寄城中諸友

· 成鷲
淹留古寺爽歸期,延佇江干寄所思。 野鶴高飛渾不住,沙鷗閒立靜偏宜。 城中明月遙相見,海上孤雲去獨遲。 有約不來君莫訝,此心無異住山時。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淹留:停留,逗留。
  • 古寺:古老的寺廟。
  • 爽歸期:錯過了預定的歸期。
  • 延佇:長時間站立。
  • 江干:江邊。
  • 野鶴:野生的鶴。
  • 渾不住:完全不停留。
  • 沙鷗:沙灘上的鷗鳥。
  • 閒立:靜靜地站立。
  • 靜偏宜:特別適合靜止。
  • 城中明月:城裏的月亮。
  • 海上孤雲:海上的孤獨雲朵。
  • 去獨遲:離開得特別慢。
  • 有約不來:約定了卻沒有來。
  • 君莫訝:你不要驚訝。
  • 此心無異:我的心沒有改變。
  • 住山時:住在山中的時候。

翻譯

我逗留在古老的寺廟中,錯過了預定的歸期,長時間地站在江邊,寄去我對朋友的思念。野生的鶴高飛,完全不停留,沙灘上的鷗鳥靜靜地站立,特別適合這樣的靜止。城裏的月亮遠遠地與我們相見,海上的孤獨雲朵離開得特別慢。雖然約定了卻沒有來,你不要驚訝,我的心與住在山中時沒有改變。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城中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詩中通過「野鶴」與「沙鷗」的對比,形象地描繪了自由與寧靜的不同境界。末句「此心無異住山時」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平靜與不變,無論身在何處,心境始終如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