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贈閆季庸明府閆馬臥仙受業恩師

· 成鷲
香山老將有奇節,匣裏青萍三尺雪。自從百鍊受恩多,感激良工心倍切。 當時大冶躍精金,此日上方歸巨闕。心同鐵石不銷磨,身老風潮豈埋沒。 出匣分明見膽肝,兩手摩挲五情熱。生平懷抱爲知音,當陽漫與時流說。 殷勤借問報恩誰,山西夫子非等夷。歐冶門中無鈍鐵,馬融帳底見威儀。 文章禮樂述周孔,刑名功利皆糠秕。有時耳提復面命,不待嚴父加鞭笞。 有時解衣更推食,恍惚慈母憐嬰兒。天高地厚誡罔極,日臨月照均無私。 登壇未遂凌煙志,把劍還思在冶時。我聞將軍言款款,我愛將軍不忘本。 閒人洞見貴人心,餘生恨識先生晚。先生之德高且深,先生之道舒能卷。 先生之教無藩籬,先生之壽無邊岸。但願先生百億春,眼見玉門歸定遠。 酒三觴,茶七椀。高歌文水濱,永作隱泉伴。白髮參差總不知,黃河清濁休相管。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