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 石珝
涼夜始多夢,升沉頃相尋。 蟋蟀入牀下,蕭序已載陰。 褰裳出庭戶,河漢清且深。 華月掛林杪,高鴻送哀音。 百歲豈不多,半爲風雨侵。 嗟彼蝸角名,煩此孤鶴心。 流水激古洲,高山出遠岑。 子期果難逢,獨臥枕素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裳。
  • 河漢:銀河。
  • 華月:明亮的月光。
  • 林杪(miǎo):樹梢。
  • 高鴻:高飛的雁。
  • 蝸角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聲。
  • 孤鶴心:比喻高潔孤傲的心志。
  • 子期:指鍾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師,這裏比喻知音難尋。

翻譯

在涼爽的秋夜,夢境開始頻繁,生活的起伏瞬間交織。蟋蟀在牀下鳴叫,季節已進入陰冷的蕭瑟。我提起衣裳走出庭院,仰望那清澈深邃的銀河。明亮的月光掛在樹梢,高飛的雁傳來哀傷的鳴聲。人生百年豈能算短,卻有一半時間被風雨侵擾。嘆息那微不足道的名聲,疲憊了這孤傲高潔的心。流水激盪着古老的河洲,高山聳立出遙遠的山峯。知音難尋,我獨自枕着素琴安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深沉與孤寂。詩人通過蟋蟀的鳴叫、銀河的清澈、月光的明亮以及雁的哀鳴,巧妙地勾勒出一幅秋夜的靜謐畫面。詩中「百歲豈不多,半爲風雨侵」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短暫和世事無常的感慨。而「嗟彼蝸角名,煩此孤鶴心」則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對高潔心志的堅守。結尾的「子期果難逢,獨臥枕素琴」更是以知音難尋的典故,深化了詩人的孤獨與超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石珝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