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彥卿南歸用蘇東坡送李方叔韻

春闈榜揭長安日,二百人中無舊識。 識君久矣羨君賢,求美豈知遺國色。 人生出處固有命,舉措未明疇塞責。 我慚無地君見容,不但婁公稱盛德。 相逢劇飲如吸川,榮辱且付金樽前。 華陽咫尺終須到,肯向河東號斥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春闈:指古代科擧考試的春季考試。
  • 榜揭:公佈考試結果的榜單。
  • 長安:古都名,今西安,此処指京城。
  • 國色:指極美的女子,此処比喻優秀的人才。
  • 擧措:行爲,行動。
  • :誰。
  • 盛德:高尚的品德。
  • 劇飲:痛飲。
  • 華陽:地名,指華陽國,古代蜀國的別稱。
  • 斥仙:指被貶謫的仙人,比喻被貶的官員。

繙譯

在京城公佈春試結果的那天,榜單上二百人中沒有我認識的。我早就知道你的賢能,但求賢若渴卻未能在榜單上見到你的名字,這讓我感到遺憾。人生的起落確實有命運的安排,如果行動不明,誰又能承擔責任呢?我自愧不如,而你卻寬容地接納了我,這不僅僅是婁公那樣的盛德。我們相遇時痛飲如吸川,將榮辱都拋在腦後,衹琯在金樽前暢飲。你終將到達華陽,又怎會甘心在河東被稱爲被貶的仙人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友人方彥卿未能通過春試的遺憾與對其品德的贊賞。詩中,“春闈榜揭長安日”一句,既點明了時間地點,又隱含了對考試結果的期待與失望。後文通過對“國色”、“盛德”等詞語的運用,贊美了方彥卿的才華與品德。結尾処,作者以“華陽”與“斥仙”作比,鼓勵友人不要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相信他終將有所作爲。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誼與美好祝願。

祁順

明廣東東莞人,字致和,號巽川。天順四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進郎中。成化中使朝鮮,不受金繒,拒聲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