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種就:種植成。
- 野趣:自然的趣味。
- 鶯語:黃鶯的叫聲。
- 馬蹄親:指與馬蹄聲親近,即與塵世的喧囂接近。
- 力弱:力量微弱。
- 心孤:內心孤獨。
- 送人:送別他人。
- 培植:培育,養育。
- 六橋春:指杭州西湖蘇堤上的六座橋,這裏代指繁華的春景。
翻譯
在宅邊種植了柳樹,早晨起來看到野外景色更加新鮮。漸漸聽到黃鶯的叫聲近了,卻不再與馬蹄聲親近。因爲力量微弱,所以偏愛靠近水邊,內心孤獨,懶得送別他人。東風正在培育這些柳樹,我並不羨慕西湖六橋那繁華的春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在宅邊種植柳樹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寧靜生活的嚮往和對塵世繁華的超然態度。詩中「漸聞鶯語近,不與馬蹄親」巧妙地對比了自然的和諧與塵世的喧囂,體現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孤獨。結尾的「東風爲培植,寧羨六橋春」則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簡單自然生活的滿足,不羨慕外界的繁華。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高潔情懷。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
成鷲的其他作品
- 《 送高邑佐伴貢入京用來韻十首 》 —— [ 明 ] 成鷲
- 《 訪化州李廣文蒼水齋中話舊 》 —— [ 明 ] 成鷲
- 《 種梅 》 —— [ 明 ] 成鷲
- 《 秋日諸子過支提分賦兼訂蓮社之約 》 —— [ 明 ] 成鷲
- 《 中宿歸舟賦得落日放船好和張子白韻 其十 》 —— [ 明 ] 成鷲
- 《 丹霞十二詠紫臺爽氣 》 —— [ 明 ] 成鷲
- 《 湖口避風寄李蒼水廣文 》 —— [ 明 ] 成鷲
- 《 龍江黃桓思出秋詩見質賦此以贈 》 —— [ 明 ] 成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