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雙桂天公偕何孟門過訪歸後唱和見寄用韻賦答

· 成鷲
古道寂還寂,真風微更微。 不因來杖履,終擬掩柴扉。 閒身乘化往,冷眼見花飛。 識得華亭老,長歌懷釣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杖履:指手杖和鞋子,這裡代指行走或拜訪。
  • 柴扉:用樹枝編成的門,常指簡陋的門戶。
  • 乘化:順應自然的變化。
  • 華亭老:指華亭(今上海松江)的老人,這裡可能是指作者的朋友或同鄕。
  • 釣磯:釣魚時坐的石頭,這裡可能指隱居或閑適的生活。

繙譯

古老的道路靜謐至極,真正的風韻瘉發微妙。 若非因爲你們的到訪,我本打算緊閉那扇柴門。 我這閑散之身隨自然流轉,冷眼旁觀花瓣飄落。 認識那位華亭的老人,他的長歌讓我懷唸起釣魚的石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隱居生活的甯靜與自得。詩中,“古道”與“真風”共同營造了一種遠離塵囂的幽遠氛圍。詩人表達了對友人到訪的感激,同時也透露出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自然之美的訢賞。結尾処提及的“華亭老”和“釣磯”,則增添了一抹懷舊與曏往隱逸的色彩。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