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廣文赴西粵分考

· 成鷲
香山廣文石娥嘯,學究談禪窮典要。 齋珠綴領作朝珠,古調希聲成別調。 麟經領薦是何年,走馬金臺正英妙。 摶風奮起北溟鵬,開籠放出新羅鷂。 蹉跎幾度上公車,抱玉還山賦遂初。 謝公久注蒼生望,陶令先回白社車。 尋師親入圓通室,契道參同教外書。 虛空打破作明鏡,窠臼掀翻擎智珠。 智珠系在儒巾角,拋卻簿書徇木鐸。 手握金篦入鐵城,淨刷囂塵歸澹薄。 苜蓿盤中誰送錢,櫺星門外堪羅雀。 諸生屏跡蕭生來,說有談無差不惡。 先生本是佛仙儒,蕭生自號古之愚。 師資針芥良不偶,問奇載酒徒區區。 山僧近住鵝潭上,釣得錦江雙鯉魚。 靜山冷署見賓主,煙雨空林念索居。 索居室邇人不遠,出岫雲心自舒捲。 斷科使者一紙書,撮合神交來早晚。 三生石上一相尋,半月扁舟頻往返。 坐消暑氣散塵襟,又賦西征趨棘院。 漫說閒官閒似僧,捧檄驅車去不停。 才經五里又千里,行過山程更水程。 臨岐欲贈難爲贈,一抱無弦彈月明。 曲終我亦還山去,雲水茫茫空復情。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