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渚招王昌齡張僨

· 常建
刈蘆曠野中,沙土飛黃雲。 天晦無精光,茫茫悲遠君。 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 春雁又北飛,音書固難聞。 謫居未爲嘆,讒枉何由分。 午日逐蛟龍,宜爲吊冤文。 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雲。 貧士任枯槁,捕魚清江濆。 有時荷鋤犁,曠野自耕耘。 不然春山隱,溪澗花氤氳。 山鹿自有場,賢達亦顧羣。 二賢歸去來,世上徒紛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鄂渚(è zhǔ):地名,今湖北省鄂州市。
  • 刈蘆(yì lú):割蘆葦。
  • 天晦(tiān huì):天色昏暗。
  • (xūn):日落時的餘光。
  • 謫居(zhé jū):被貶謫居住。
  • 讒枉(chán wǎng):因讒言而受冤屈。
  • 午日(wǔ rì):端午節。
  • 吊冤文(diào yuān wén):悼念冤屈的文辭。
  • 翻覆(fān fù):反覆無常。
  • 名宦(míng huàn):官職和名聲。
  • 枯槁(kū gǎo):形容憔悴。
  • (fén):水邊。
  • 氤氳(yīn yūn):形容煙霧或香氣瀰漫。
  • 賢達(xián dá):有才能和德行的人。

翻譯

在曠野中割蘆葦,沙土飛揚如同黃雲。 天空昏暗無光,茫茫然悲傷地思念遠方的你。 楚山隔着湘水,湖畔夕陽餘暉。 春天的雁兒又向北飛去,音信難以傳遞。 被貶謫居住並不值得嘆息,因讒言受冤屈又怎能分辨。 端午節追逐蛟龍,應當悼念那些冤屈的文辭。 世事反覆無常,官職和名聲又何足掛齒。 貧士任由自己憔悴,捕魚於清澈的江邊。 有時扛着鋤頭犁地,在曠野中獨自耕耘。 否則就隱居春山,溪澗中花香瀰漫。 山鹿自有其棲息之地,賢達之人也顧及羣體。 兩位賢人歸去吧,世上的紛擾不過是過眼雲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鄂渚曠野中的孤獨與哀愁,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遠方友人的思念和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詩中「刈蘆曠野中,沙土飛黃雲」等句,以荒涼的景象映襯出內心的孤寂。後文通過對謫居、讒枉的反思,以及對自然生活的嚮往,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常建

常建

唐代詩人,字號不詳,祖籍邢州(今邢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着一個很長時期的漫遊生活。後移家隱居鄂渚。大曆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詩現存不多,其中《題破山寺後禪院》較爲著名。 ► 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