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出頓:出征駐紮。
- 金微:山名,這裏指邊疆地區。
- 鐵衣:戰士的鎧甲。
- 火幡:戰旗,幡指旗幟。
- 焰焰:形容火光強烈。
- 雲騎:形容騎兵衆多,如雲一般。
- 騑騑(fēi fēi):形容馬蹄聲。
- 蹙踏:急速行進。
- 遼河:河流名,這裏泛指戰場。
- 鼓譟:鼓聲和吶喊聲。
- 燕山:山名,這裏指邊疆地區。
- 正屬:正值。
- 四方朝賀:四方來朝,表示國家的強盛和威嚴。
- 端知:確實知道。
- 萬舞:盛大的舞蹈,這裏指盛大的軍事演習或慶典。
- 皇威:皇帝的威嚴。
翻譯
漢朝的軍隊出征駐紮在邊疆的金微山,戰士們的鎧甲在陽光下閃耀着光芒。百里之外的戰旗火紅一片,千行騎兵如雲般密集,馬蹄聲陣陣。
他們急速行進,遼河的水似乎都因他們的腳步而枯竭,鼓聲和吶喊聲震天動地,彷彿能讓燕山都爲之顫動。
正值四方各國來朝賀,確實知道這是盛大的軍事演習,展示着皇帝的威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漢朝軍隊出征的壯觀場面,通過「金微」、「鐵衣」、「火幡」等詞語,生動地勾勒出了邊疆戰場的景象。詩中「蹙踏遼河自竭,鼓譟燕山可飛」運用誇張手法,表現了軍隊的威猛和戰鬥的激烈。結尾提到「四方朝賀」和「萬舞皇威」,強調了國家的強盛和皇帝的威嚴,體現了盛唐時期的國威和自信。整首詩氣勢磅礴,語言雄渾,展現了唐代邊塞詩的典型風格。

張說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東,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爲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度使,奏罷邊兵二十餘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番衛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再兼中書令,又爲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於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爲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諡文貞。有集。
► 352篇诗文
張說的其他作品
- 《 和尹懋秋夜遊㴩湖 》 —— [ 唐 ] 張說
- 《 再使蜀道 》 —— [ 唐 ] 張說
- 《 郊廟歌辭享太廟樂章太和 》 —— [ 唐 ] 張說
- 《 嶽州宴別潭州王熊二首 》 —— [ 唐 ] 張說
- 《 奉和聖制花萼樓下宴應制 》 —— [ 唐 ] 張說
- 《 巡邊在河北作 》 —— [ 唐 ] 張說
- 《 送鄭大夫惟忠從公主入蕃 》 —— [ 唐 ] 張說
- 《 奉和聖制同劉晃喜雨應制 》 —— [ 唐 ] 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