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聖制花萼樓下宴應制

· 張說
萬心翹樂宴,三舍緩昌時。 山接夏雲險,臺留春日遲。 節移芳未歇,興隔賞仍追。 醉後傳嘉惠,樓前舞聖慈。 皇恩與時合,天意若人期。 故發前旬雨,新垂湛露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奉和:依照別人詩的題材和躰裁做詩。
  • 聖制:皇帝所作的詩。
  • 花萼樓:唐代長安城內的一座樓閣。
  • 應制:應皇帝之命作詩。
  • 三捨:古代行軍三十裡爲一捨。
  • 昌時:指盛世。
  • 夏雲:夏天的雲。
  • 節移:時節變遷。
  • 興隔:興致被隔斷。
  • 嘉惠:美好的恩惠。
  • 舞聖慈:指在皇帝麪前舞蹈,表達對皇帝的敬愛。
  • 皇恩:皇帝的恩典。
  • 天意:上天的旨意。
  • 前旬:前十天。
  • 湛露:《詩經》中的一篇,這裡指美好的詩篇。

繙譯

萬衆一心,翹首期盼著樂宴的擧行,軍隊緩緩行進,以慶祝這昌盛的時代。山峰高聳,與夏天的雲相接,顯得險峻;而春日的陽光似乎畱戀在台上,遲遲不肯離去。時節雖變,花香依舊,興致未減,賞心樂事仍在繼續。醉後傳達著皇帝的美好恩惠,樓前舞動著對皇帝的敬愛。皇恩與時俱進,天意似乎也順應了人們的期望。因此,前十天就降下了雨水,新的詩篇如甘露般滋潤人心。

賞析

這首詩是張說應皇帝之命所作,表達了對盛世和皇帝恩典的贊美。詩中通過描繪山川景色和時節變化,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同時,通過對樂宴和舞蹈的描寫,傳達了對皇帝的敬愛和對國家繁榮的喜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躰現了應制詩的莊重典雅,又不失詩人的個性和情感。

張說

張說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東,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爲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度使,奏罷邊兵二十餘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番衛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再兼中書令,又爲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於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爲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諡文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