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灞西駱隱士

· 許渾
磻溪連灞水,商嶺接秦山。 青漢不回駕,白雲長掩關。 雀喧知鶴靜,鳧戲識鷗閒。 卻笑南昌尉,悠悠城市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磻溪(pán xī):地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南,是姜太公釣魚的地方。
  • 灞水:河流名,流經陝西省西安市。
  • 商嶺:山名,即商山,在今陝西省商洛市境內。
  • 秦山:泛指陝西一帶的山脈。
  • 青漢:指天空。
  • 不回駕:比喻隱士不返塵世。
  • 掩關:關閉門戶,指隱居。
  • 雀喧:麻雀的喧鬧聲。
  • 鶴靜:鶴的安靜。
  • 鳧戲(fú xì):野鴨嬉戲。
  • 鷗閒:海鷗悠閒。
  • 南昌尉:指在南昌做官的人,這裏泛指官場中人。
  • 悠悠:形容時間長久或空閒無事。

翻譯

磻溪與灞水相連,商嶺與秦山相接。 青天不回駕,白雲常掩關。 雀喧知鶴靜,鳧戲識鷗閒。 卻笑南昌尉,悠悠城市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遠離塵囂,選擇在自然山水間隱居的生活。詩中通過對磻溪、灞水、商嶺、秦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隱士居所的寧靜與遠離塵世。青漢不回駕、白雲長掩關,形象地表達了隱士不問世事、專心隱居的心境。雀喧與鶴靜、鳧戲與鷗閒的對比,進一步以動襯靜,突出了隱士生活的寧靜與自在。最後兩句以南昌尉爲對比,諷刺了官場中人的忙碌與紛擾,反襯出隱士生活的悠閒與超脫。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