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寺遇常州阮秀才

· 許渾
高閣晴軒對一峯,毗陵書客此相逢。 晚收紅葉題詩遍,秋待黃花釀酒濃。 山館日斜喧鳥雀,石潭波動戲魚龍。 上方有路應知處,疏磬寒蟬樹幾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毗陵:今江蘇常州。
  • 書客:讀書人,指阮秀才。
  • 晚收:傍晚時分。
  • 紅葉:秋天變紅的樹葉。
  • 黃花:菊花。
  • 釀酒:製作酒。
  • 山館:山中的館舍。
  • 石潭:山石間的深水池。
  • 上方:佛教寺廟。
  • 疏磬:稀疏的鐘聲。
  • 寒蟬:秋天的蟬。

翻譯

在高閣晴朗的軒窗前,對着一座山峯,我在此與來自毗陵的讀書人阮秀才相遇。傍晚時分,我們收集紅葉,題寫詩句,秋天等待菊花盛開,釀製美酒。山中的館舍日斜時分,鳥雀喧鬧,石潭中水波盪漾,魚龍嬉戲。寺廟上方有路,應該知道去處,稀疏的鐘聲和寒蟬的鳴叫,穿過幾重樹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阮秀才在長慶寺相遇的情景,通過秋天的自然景色和寺廟的寧靜氛圍,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晚收紅葉題詩遍,秋待黃花釀酒濃」展現了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而「山館日斜喧鳥雀,石潭波動戲魚龍」則生動描繪了山中的生機與活力。最後,「上方有路應知處,疏磬寒蟬樹幾重」則帶有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寺廟生活的嚮往和對人生歸宿的思考。

許渾

許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