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北州老翁荅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徵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士。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臣,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負薪:揹負着柴火。
- 鄉關:故鄉。
- 黃沙:指邊疆的戰場。
- 徵兵:徵召入伍。
- 零落:分散,指家破人亡。
- 鄰伍:鄰居。
- 伶俜:孤獨無依。
- 武臣:武將。
- 靜胡塵:平定邊疆的戰亂。
- 安邊:安定邊疆。
- 流離:流浪失所。
翻譯
揹着柴火的老翁前往北州,北望故鄉,心中生出旅人的憂愁。 他自己說,老翁有三個兒子,其中兩人已在邊疆的戰場上死去。 現在小兒子剛剛長大成人,明年聽說又要被徵召入伍。 他確信這次分別後,家庭必定會破碎,不如一起生死相隨。 他決定將田地和房屋借給鄰居,孤獨無依地離開故鄉。 原本希望多生幾個子孫,現在卻知道生活更加辛苦。 近來聽說天子尊敬武將,強兵準備平定邊疆的戰亂。 安定邊疆自然有長遠的策略,何必讓中國人流離失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老翁因戰爭而失去兒子,面臨再次徵兵的困境,以及他對未來的無奈和憂慮。詩中通過老翁的口述,展現了戰爭給普通百姓帶來的深重苦難,以及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張謂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戰爭的批判和對和平的嚮往,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問題。詩的語言簡練,情感真摯,通過老翁的遭遇,深刻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