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隅山池春中田袁二公盛稱其美夏首獲賞果會夙言故有此詠
憶昨聞佳境,駕言尋昔蹊。
非惟初物變,亦與舊遊暌。
幽渚爲君說,清晨即我攜。
途深獨睥睨,歷險共攀躋。
林筍苞青籜,津楊委綠荑。
荷香初出浦,草色復緣堤。
樂處將鷗狎,譚端用馬齊。
且言臨海郡,兼話武陵溪。
異壤風煙絕,空山岩徑迷。
如何際朝野,從此待金閨。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駕言:駕車。
- 昔蹊:舊路。
- 暌(kuí):分離,隔開。
- 幽渚:幽靜的水邊。
- 睥睨(pì nì):斜視,有傲慢或不屑之意。
- 攀躋(jī):攀登。
- 青籜(tuò):竹筍的皮。
- 津楊:水邊的楊柳。
- 綠荑(tí):嫩綠的草芽。
- 復緣堤:再次沿着堤岸生長。
- 鷗狎:與鷗鳥親近,比喻隱居生活。
- 譚端:談論的開始。
- 馬齊:馬的整齊步伐,比喻談論有序。
- 臨海郡:地名,指靠近海的地方。
- 武陵溪:地名,指桃花源的所在地。
- 異壤:異鄉。
- 風煙:風景和煙霧,指景象。
- 巖徑:山間小路。
- 際:接觸,涉及。
- 金閨:指朝廷。
翻譯
回憶起以前聽說的美景,我駕車去尋找那條舊路。不僅初見的事物變了,也與舊時的遊伴分離。幽靜的水邊,我爲你講述,清晨我便帶着你前往。路途艱深,我獨自傲視,共同經歷了險峻的攀登。林中的竹筍包裹着青色的皮,水邊的楊柳垂下嫩綠的芽。荷香初次從水邊飄出,草色再次沿着堤岸生長。在快樂的地方與鷗鳥親近,談論的開始有序如馬的步伐。且說那臨海郡,兼談武陵溪。異鄉的風光與煙霧絕美,空山的巖徑卻讓人迷失。如何接觸到朝野之事,從此等待着朝廷的召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重遊舊地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美麗。詩中,「憶昨聞佳境」一句,即表明詩人對這片美景的嚮往與回憶。隨後的描寫,如「林筍苞青籜,津楊委綠荑」等,生動地勾勒出了春天的景象。詩的後半部分,詩人通過「異壤風煙絕,空山岩徑迷」等句,表達了對異鄉美景的讚歎,同時也流露出對未來仕途的期待與迷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
張九齡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壬辰1832春仲來澎撫卹三閱月而蕆事公餘閱蔣懌庵同年所輯澎湖續編有前刺史陳廷憲澎湖雜詠詩勉成和章即爲 》 —— [ 清 ] 徐必觀
- 《 戲詠園中春草二首 》 —— [ 宋 ] 陸游
- 《 辛酉仲春經筵親詣傳心殿行禮敬成一章 》 —— [ 清 ] 弘歷
- 《 仲春苦雪 》 —— [ 元 ] 徐孜
- 《 折楊柳詞二首 》 —— [ 清 ] 曹家達
- 《 同年楊謹仲教授以詩慶予得郡次韻二首 》 —— [ 宋 ] 周必大
- 《 誕日(前元己丑仲春予知命之年賢甥童中州賦詩夀予揆今二十五年矣甥亦五旬予曾賦五言唐律一首今書於此云) 》 —— [ 元 ] 葉顒
- 《 丙申二月既望仲退再來山中意行談舊送別悵望寄兩絕句其一云別君烏石岡頭路一樹梨花照晚煙總是舊來携手處東風 》 —— [ 宋 ] 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