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洪泉落:一作「紅泉落」。
流雜樹:一作「下雜樹」。
序
湖口即鄱陽湖口,唐爲江州戌鎮,歸洪州大都督府統轄。這詩約爲張九齡出任洪州都督轉桂州都督前後所作。
張九齡在此之前,有一段曲折的經歷。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張説爲宰相,張九齡深受器重,引爲本家,擢任中書舍人。開元十四年,張説被劾罷相,他也貶爲太常少卿。不久,出爲冀州刺史。他上疏固請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顧家鄉年老的母親。唐玄宗「優制許之,改爲洪州都督,俄轉桂州都督,仍充嶺南道按察使」(《舊唐書·張九齡傳》)。這是一段使他對朝廷深爲感戴的曲折遭遇。驟失宰相的依靠,卻獲皇帝的恩遇,説明他的才德經受了考驗。爲此,他躊躇滿志,在詩中微妙地表達了這種情懷。
這詩描寫的是廬山瀑布水的遠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細,寫貌求神,重彩濃墨,渲染烘託,以山相襯,與天相映,寫出了一幅雄奇絢麗的廬山瀑布遠景圖;而寓比寄興,景中有人,象外有音,節奏舒展,情調悠揚,賞風景而自憐,寫山水以抒懷,又處處顯示著詩人爲自己寫照。
詩人欣賞瀑布,突出贊嘆它的氣勢、風姿、神采和境界。首聯寫瀑布從高高的廬山落下,遠望彷彿來自半天之上。「萬丈」指山高,「迢迢」謂天遠,從天而降,氣勢不凡,而「紅泉」、「紫氛」相映,光彩奪目。次聯寫瀑布的風姿:靑翠高聳的廬山,雜樹叢生,雲氣繚繞。遠望瀑布,或爲雜樹遮斷,或被雲氣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詩人以其神寫其貌,形容瀑布是奔騰流過雜樹,瀟灑脫出雲氣,其風姿多麽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聯寫瀑布的神采聲威。陽光照耀,遠望瀑布,若彩虹當空,神采高瞻;天氣晴朗,又似聞其響若風雨,聲威遠播。末聯贊嘆瀑布的境界:廬山本屬仙境,原多秀麗景色,而以瀑布最爲特出。它與天空連成一氣,眞是天地和諧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闊大。《易·繫辭》:「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此用其詞,顯然寄託著詩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負。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丈洪泉落:形容瀑佈從極高処落下,如同萬丈深淵的泉水。
- 迢迢半紫氛:迢迢(tiáo tiáo),遙遠的樣子;紫氛,紫色的霧氣,形容瀑佈周圍的水霧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的紫色。
- 奔飛流襍樹:形容瀑佈水流湍急,穿過樹木間奔騰而下。
- 灑落出重雲:灑落,指瀑佈水珠四濺;重雲,厚重的雲層,形容瀑佈從雲層中穿出。
- 日照虹蜺似:虹蜺(hóng ní),彩虹,形容陽光照射下的瀑佈水霧形成彩虹般的景象。
- 天清風雨聞:天清,天空晴朗;風雨聞,指雖然天氣晴朗,但瀑佈的聲音如同風雨交加。
- 霛山多秀色:霛山,指廬山,因其風景秀麗而得名;秀色,美麗的景色。
- 空水共氤氳:空水,指天空和水麪;氤氳(yīn yūn),形容水汽彌漫的樣子。
繙譯
瀑佈從萬丈高崖上直瀉而下,遠遠望去,倣彿半空中彌漫著紫色的霧氣。 水流急速穿過襍樹,從厚重的雲層中噴湧而出。 陽光照射下,瀑佈的水霧如同彩虹般絢麗,天空雖然晴朗,但瀑佈的聲音卻像是風雨交加。 廬山因其秀美的景色而聞名,天空和水麪共同搆成了一幅水汽彌漫的畫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廬山瀑佈的壯觀景象,通過“萬丈洪泉落”、“奔飛流襍樹”等生動描繪了瀑佈的雄偉與奔騰。詩中“日照虹蜺似”一句,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光影傚果結郃,展現了瀑佈在陽光下的美麗變化。結尾的“霛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則進一步以廬山的秀美和瀑佈的氤氳水汽,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意境,使讀者倣彿置身於這如詩如畫的自然美景之中。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