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始興溪夜上赴嶺
嘗蓄名山意,茲爲世網牽。
征途屢及此,初服已非然。
日落青巖際,溪行綠筱邊。
去舟乘月後,歸鳥息人前。
數曲迷幽嶂,連圻觸闇泉。
深林風緒結,遙夜客情懸。
非梗胡爲泛,無膏亦自煎。
不知於役者,相樂在何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初服:指初次穿上的官服,這裡指開始擔任官職。
- 筱(xiǎo):小竹子。
- 圻(qí):邊界,這裡指山崖的邊緣。
- 闇泉:幽暗的泉水。
- 梗:指植物的莖,這裡比喻漂泊不定。
- 膏:油脂,這裡比喻滋潤或舒適的生活。
- 於役:指服役或從事某種工作。
繙譯
曾懷抱著隱居名山的願望,如今卻被世俗的紛擾所牽絆。 多次踏上這條征途,開始時所穿的官服已不再如初。 太陽落在青翠的山巖之間,沿著谿流行走於綠竹之旁。 乘船離去時,月光已照耀,歸鳥在人們之前安息。 曲折的山路讓人迷失在幽深的山峰中,連緜的山崖觸碰到幽暗的泉水。 深林中風聲凝結了思緒,長夜中旅人的情感懸而未決。 不是因爲植物的莖而漂泊,沒有油脂的生活也自感煎熬。 不知道那些服役或工作的人們,何時才能相聚歡樂。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張九齡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與現實的無奈。詩中,“名山意”與“世網牽”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詩人內心的矛盾。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如“日落青巖際,谿行綠筱邊”,詩人展現了對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對隱逸生活的渴望。後半部分則通過“深林風緒結,遙夜客情懸”等句,抒發了旅途中的孤獨與不安,以及對未來的迷茫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
張九齡的其他作品
- 《 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 》 —— [ 唐 ] 張九齡
- 《 和王司馬折梅寄京邑昆弟 》 —— [ 唐 ] 張九齡
- 《 餞濟陰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葉 》 —— [ 唐 ] 張九齡
- 《 秋夕望月 》 —— [ 唐 ] 張九齡
- 《 奉和聖制途次陝州作 》 —— [ 唐 ] 張九齡
- 《 酬通事舍人寓直見示篇中兼起居陸舍人景獻 》 —— [ 唐 ] 張九齡
- 《 酬周判官巡至始興會改祕書少監見貽之作兼呈耿廣州 》 —— [ 唐 ] 張九齡
- 《 使還湘水 》 —— [ 唐 ] 張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