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尚書出鎮南海

· 張籍
遠鎮承新命,王程不假催。 班行爭路送,恩賜並時來。 牙旆從城展,兵符到府開。 蠻聲喧夜市,海色浸潮臺。 畫角天邊月,寒關嶺上梅。 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牙旆(yá pèi):古代軍旗的一種,用象牙裝飾。
  • 兵符: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
  • 潮台:指潮水沖擊的堤岸或平台。
  • 畫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形似牛角,用於發號施令。
  • 寒關:指邊遠的關隘。

繙譯

新任命的遠鎮長官,王命在身,行程無需催促。 百官爭相送行,恩賜的物品同時到來。 軍旗在城外展開,兵符一到府中便開啓。 蠻族的聲音喧閙了夜市,海色浸透了潮台。 畫角聲與天邊的月亮相伴,寒關嶺上的梅花獨自開放。 大家都知道您的名望很重,多數人隔年便會廻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鄭尚書出鎮南海的盛況和邊疆的景象。詩中,“牙旆從城展,兵符到府開”展現了軍威的雄壯和權力的象征;“蠻聲喧夜市,海色浸潮台”則生動地描繪了南海邊疆的獨特風情。結尾的“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廻”表達了對鄭尚書威望的認可和對其未來可能頻繁廻朝的預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邊疆的壯麗,也躰現了對出征官員的敬重。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