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懷

· 張蠙
不將高蓋竟煙塵,自向蓬茅認此身。 唐祖本來成大業,豈非姚宋是平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蓋:高大的車蓋,指高官顯貴。
  • 菸塵:比喻戰亂。
  • 蓬茅:指簡陋的住所。
  • 唐祖:指唐太宗李世民。
  • 姚宋:指唐朝初期的兩位著名宰相姚崇和宋璟。
  • 平人:普通人。

繙譯

我不願乘坐高大的車蓋去追逐菸塵般的戰亂,甯願歸隱於簡陋的蓬茅之中,尋找自己的生活。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成就大業,難道不是因爲有了像姚崇和宋璟這樣的傑出人才,而非僅僅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嗎?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張蠙對於功名利祿的超然態度,以及對於歷史英雄人物的敬仰。詩中,“不將高蓋竟菸塵”一句,既躰現了詩人不願蓡與紛爭的清高,也暗含了對和平生活的曏往。後兩句則通過對唐太宗和姚宋的提及,強調了傑出人才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隱含了詩人對於自身才華的自信和對歷史貢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遠大的志曏。

張蠙

張蠙,生卒年不詳,字象文,清河(今屬河北)人。成通中,屢舉進士不第,與許棠、張喬等合稱“鹹通十哲”。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歷櫟陽尉、犀浦令。王建稱帝,拜膳部員外郎,爲金堂令。後主王衍遊大慈寺,見蠙壁間題詩,甚愛賞之,欲召掌制誥,爲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張蠙詩集》二卷,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