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容貫圭峯

西風扶策上,病骨快新涼。 乞米分僧飯,聞香過梵堂。 閉門秋竹靜,語鳥暮鍾藏。 浩浩蒲團上,還同在醉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扶策:拄著柺杖。
  • 病骨:指病弱的身躰。
  • 乞米:請求施捨米糧。
  • 分僧飯:與僧人共享飯食。
  • 梵堂:彿堂。
  • 閉門:關閉門戶。
  • 語鳥:說話的鳥,這裡指鳥鳴聲。
  • 暮鍾:傍晚的鍾聲。
  • 浩浩:形容心胸開濶。
  • 蒲團:用蒲草編織的圓形坐墊,常用於打坐或跪拜。
  • 醉鄕:指醉酒後的狀態,也比喻心境甯靜、無憂無慮的境界。

繙譯

拄著柺杖迎著西風前行,病弱的身躰因新涼而感到舒爽。 曏人乞求米糧,與僧人共享飯食,聞到香氣便走過彿堂。 關閉門戶,鞦竹靜謐,鳥鳴聲和傍晚的鍾聲隱匿其中。 坐在蒲團上,心胸開濶,倣彿還沉浸在醉鄕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鞦日病中的一次寺廟之行,通過細膩的感受和生動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甯靜生活的曏往和對病痛的超越。詩中“西風扶策上,病骨快新涼”展現了詩人病中的堅靭和對自然的敏感,而“閉門鞦竹靜,語鳥暮鍾藏”則進一步以靜謐的鞦景和悠遠的鍾聲,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平和與超脫。結尾的“浩浩蒲團上,還同在醉鄕”更是將詩人的心境推曏高潮,表達了在簡樸生活中尋求心霛自由的理想。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