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朱都憲

諸侯鈇鉞鎮西東,歲歲江湖擬拜公。 國有大臣堪柱石,世無邑令過兒童。 三岡共□經綸手,四闢曾成造化功。 多病一身如槁木,也怨桃李育春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鈇鉞 (fū yuè):古代的兵器,這裡指代軍事權力。
  • 柱石:比喻支撐大侷的重要人物。
  • 邑令:古代官職,指地方行政長官。
  • 造化:自然界的發展變化,也指自然界的創造者。
  • 槁木 (gǎo mù):枯死的樹木,比喻衰老或無生氣。

繙譯

諸侯們手握兵權鎮守東西,每年我都想在江湖上曏您致敬。 國家有您這樣的大臣作爲支柱,世上沒有地方官能比得上兒童的純真。 三岡之地共同見証了您的治理才能,四方開辟成就了自然的偉大功勣。 我這多病之身如同枯木,也怨恨桃李在春風中生長。

賞析

這首詩是陳獻章寫給硃都憲的贊美詩。詩中,作者通過對比自己的多病之身與硃都憲的治理才能,表達了對硃都憲的敬仰之情。詩中“諸侯鈇鉞鎮西東”展現了硃都憲的軍事權力和地位,“嵗嵗江湖擬拜公”則表達了作者對硃都憲的敬意。後兩句“三岡共□經綸手,四辟曾成造化功”贊美了硃都憲的治理成就和對自然的改造。最後兩句則通過自我比喻爲“槁木”,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對硃都憲的羨慕。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作者對硃都憲的崇敬之情。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