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金陵寄家書

· 陳繗
鄉里人歸我未歸,家書一紙寄阿誰。 硯中滴淚濃磨墨,筆下傷心亂寫詩。 夢到北堂惟母接,望穿南極只天知。 此書莫向堂前讀,靈爽如聞也痛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寄居。
  • 金陵:南京的古稱。
  • 鄉里人:同鄉的人。
  • 阿誰:誰。
  • 硯中:硯臺中,用來磨墨的地方。
  • 滴淚:形容心情沉重,淚水滴落。
  • 濃磨墨:用墨磨得很濃,表示寫信時的沉重心情。
  • 筆下:指書寫時。
  • 傷心:內心感到悲傷。
  • 亂寫詩:隨意而不加修飾地寫詩,表達心情的混亂。
  • 夢到:夢中見到。
  • 北堂:指家中的北面房間,常用來指代母親。
  • 惟母接:只有母親接待。
  • 望穿:望眼欲穿,形容非常渴望見到。
  • 南極:指南方的極遠之地,這裏指家鄉的方向。
  • 只天知:只有天知道,表示無人知曉。
  • 此書:這封信。
  • 堂前:家中正廳前。
  • 靈爽:指家中祖先的靈魂。
  • 如聞:彷彿聽到。
  • 痛悲:極度悲傷。

翻譯

我寄居在金陵,同鄉的人已經回去了,而我卻還未歸,這封家書我該寄給誰呢?我在硯臺中滴下淚水,沉重地磨着墨,筆下隨意地寫下了傷心的詩句。夢中我回到了家中,只有母親在北堂接待我,我望眼欲穿地望着南方的家鄉,只有天知道我的渴望。這封信請不要在家中的正廳前讀出來,我彷彿能聽到家中祖先的靈魂也在爲此感到極度悲傷。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和母親的深切思念,以及因無法歸家而感到的孤獨和悲傷。詩中通過「硯中滴淚濃磨墨」和「筆下傷心亂寫詩」等生動描繪,展現了作者寫信時的沉重心情。末句「此書莫向堂前讀,靈爽如聞也痛悲」更是深刻地表達了對家中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家中祖先靈魂的敬仰和悲憫。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詩人陳繗的文學才華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