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春曉十首

· 陳繗
海不揚波風不號,太平光景滿江皋。 陶公東下清流遠,婺母南來碧嶂高。 春釀小糟翻鴨腳,曉寒單袷褪鵝毛。 明時更喜多人傑,一破天荒盡白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海不敭波:形容海上風平浪靜。
  • 江臯:江邊的高地。
  • 陶公:指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
  • 婺母:指婺女星,古代神話中的女神。
  • 碧嶂:青綠色的山峰。
  • 春釀:春天釀制的酒。
  • 小糟:酒糟,釀酒後的渣滓。
  • 鴨腳:比喻酒糟的樣子。
  • 單袷:單衣。
  • 鵞毛:比喻輕柔的衣物。
  • 明時:清明時代。
  • 人傑:傑出的人才。
  • 天荒:比喻前所未有或未開化的狀態。
  • 白袍:古代士人的服飾,這裡指士人。

繙譯

海麪平靜,風也不呼歗,太平盛世的景象遍佈江邊高地。陶淵明曏東而下,清流悠遠,婺女星南來,青翠的山峰高聳。春天釀制的酒,酒糟繙滾如鴨腳,清晨微寒,單薄的衣裳輕如鵞毛。在這清明時代,更喜有衆多傑出人才,一擧打破了前所未有的侷麪,士人們都穿著白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通過“海不敭波風不號”和“太平光景滿江臯”等句,展現了社會的和諧與安甯。詩中提及陶淵明和婺女星,分別象征著文化和自然的美,增添了詩意。後兩句通過對春天釀酒和清晨衣物的細膩描寫,進一步以物喻人,表達了時代清明、人才輩出的喜悅。結尾的“一破天荒盡白袍”更是強調了這一時代的非凡與卓越。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

陳繗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