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蜀二主

當年屠販五都雄,幸依閹子近宸楓。 負璽從行當斷棧,控馬馳煙出焰中。 爾能舒膝爲君枕,易塊涓人詎許同。 爪牙誰棄資毛翮,翻憂延虎入蠶叢。 利州已刺溪酋合,髡髮長驅沃野空。 請帥於朝真獨見,因人之味豈難攻。 閫外專誅無假父,馬前泣跪去韋公。 罪人斯得軍威振,大勢方操衆醜窮。 七條已布招安寨,三峽旋開劍閣通。 梓邛次第歸圓幅,秦隴蒼茫罷遠埄。 承製初分玉壘墨,畫樓時映錦江紅。 稱臣莫便因朝改,爲惡何甘與賊同。 故事粗依前代舉,典章猶是有唐風。 全節雖然慚克用,偏安或使扼全忠。 可憐嗣子徒酣夢,綿竹須臾似轉蓬。 連營涕泣人何在,空教乳臭獨當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屠販:指從事屠殺和販賣的人。
  • 五都:古代指五個重要的都市。
  • 閹子:指宦官。
  • 宸楓:指皇宮。
  • 斷棧:指危險的棧道。
  • 控馬:駕馭馬匹。
  • 馳煙:奔馳如煙。
  • 易塊涓人:指輕易地更換或犧牲小人物。
  • 毛翮:羽毛,比喻微小的力量。
  • 蠶叢:指蜀地。
  • 利州:地名,今四川廣元。
  • 溪酋:指當地的部落首領。
  • 髡髮:剃去頭髮,古代刑罰之一。
  • 沃野:肥沃的田野。
  • 閫外:指城門之外。
  • 假父:指繼父或養父。
  • 韋公:人名,具體指誰不詳。
  • 七條:指七項政策或命令。
  • 劍閣:地名,位於四川。
  • 梓邛:指梓州和邛州,地名。
  • 圓幅:指完整的版圖。
  • 秦隴:指陝西和甘肅一帶。
  • 承製:指繼承製度。
  • 玉壘:山名,位於四川。
  • 錦江:江名,流經成都。
  • 全節:保持節操。
  • 克用:人名,指李克用。
  • 偏安:指在邊遠地區安定下來。
  • 全忠:人名,指朱全忠。
  • 嗣子:繼承人。
  • 綿竹:地名,位於四川。
  • 轉蓬:隨風轉動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 連營:連續的營地。
  • 乳臭:指年輕無知。

翻譯

當年那些在五大都市中從事屠殺和販賣的英雄,幸運地依附於宦官,接近皇宮。他們揹負着玉璽,行走在危險的棧道上,駕馭馬匹在煙霧中奔馳。他們能輕易犧牲小人物,爲君王提供枕頭。誰會放棄微小的力量,反而擔心會引來虎狼進入蜀地。利州已經刺殺了當地的部落首領,剃去頭髮,長驅直入,使肥沃的田野空無一物。他們在朝廷中請求帶領軍隊,真正見識到了因人而異的味道,豈能輕易攻破。在城門之外,他們擁有專斷的誅殺權,馬前跪泣,離開了韋公。罪人被捕,軍威大振,大局已定,衆敵窮途末路。七項政策已經在招安寨中頒佈,三峽的劍閣也隨即開通。梓州和邛州依次迴歸完整的版圖,陝西和甘肅一帶蒼茫無邊,停止了遠征。繼承製度初定,玉壘山下的墨跡已分,畫樓時常映照着錦江的紅色。稱臣不必因爲朝代更替,作惡何必與賊人同流合污。舊事大致依照前代的做法,典章制度仍保留着唐朝的風範。雖然保持節操,但仍感到慚愧,偏安一隅或許能使我們扼制全忠。可憐的繼承人徒勞地沉浸在夢中,綿竹須臾間如同轉動的蓬草。連營中涕泣的人何在,空讓年輕無知的人獨自面對戰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末蜀地的動盪局勢和英雄人物的悲壯命運。詩中通過對「屠販五都雄」、「閹子近宸楓」等形象的刻畫,展現了當時社會的複雜和人物的無奈。詩中「斷棧」、「控馬馳煙」等詞句,生動地描繪了戰亂中的艱險與英勇。後文通過對「七條已布」、「劍閣通」等事件的敘述,反映了政治鬥爭和軍事行動的緊張與激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英雄人物的敬仰,也透露出對時局動盪的憂慮,體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洞察和對人物命運的深切關懷。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