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嬙故里

柳堤深處明妃裏,柳色依然人非是。 當年一曲離宮悲,殊方青冢已壘壘。 天生紅顏反爲胡,以女寧胡自漢始。 胡兒猶解憐傾城,漢王恩情薄於紙。 春風幾度吹愁多,漢恩繇來不足恃。 金屋阿嬌終長門,可憐飛燕今已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王嬙:即王昭君,漢代美女,因和親而遠嫁匈奴。
  • 明妃:王昭君的別稱。
  • 柳堤:種有柳樹的堤岸。
  • 離宮:皇帝出巡時的臨時住所。
  • 殊方:異域,指匈奴。
  • 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 壘壘:形容墳墓衆多。
  • 紅顏:美麗的女子。
  • :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稱,這裏指匈奴。
  • 寧胡:指王昭君嫁給匈奴單于,以安定匈奴。
  • 傾城:形容女子美貌絕倫,足以傾覆一城。
  • 漢王:指漢朝的皇帝。
  • 金屋阿嬌:指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曾被寵幸,後失寵。
  • 長門:指陳阿嬌失寵後被幽禁的長門宮。
  • 飛燕:指趙飛燕,漢成帝的皇后,後失寵被廢。

翻譯

在柳樹成蔭的堤岸深處,是王昭君的故鄉,柳色依舊,人事已非。 當年她一曲離宮之歌,悲切動人,如今在異域匈奴,她的墓冢已遍佈。 天生麗質的她,卻成了匈奴的妻子,自漢朝開始,以女子和親以安定邊疆。 匈奴人尚且懂得珍惜傾國傾城的美人,而漢朝皇帝的恩情卻薄如紙張。 春風幾度,吹來的盡是愁緒,漢朝的恩寵從來不可靠。 金屋中的阿嬌最終被幽禁在長門宮,可憐的趙飛燕如今也已不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王昭君故里的描繪,抒發了對歷史變遷和女性命運的感慨。詩中,「柳堤」與「柳色」象徵着故里的恆久,而「人非是」則突顯了人事的無常。詩人通過對王昭君和親匈奴的歷史事件的回顧,批判了漢朝皇帝的薄情,以及對女性命運的無奈。最後通過對陳阿嬌和趙飛燕的提及,進一步強調了宮廷中女性的悲慘命運,表達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反思。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