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臺勝覽送江右蔣舉人還鄉

· 陳繗
直上樓臺賞海天,天光海色浩相連。 青山一髮懸秋鏡,白雪千尋破曉煙。 觸目勝觀留去馬,滿懷佳興重歸船。 故鄉親友遙相見,疑是蓬萊出洞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瓊台:傳說中的仙境,這裡指風景優美的地方。
  • 江右:古代指長江下遊以西的地區,今多指江西省。
  • 一發:形容非常細小,如同頭發絲一樣。
  • 千尋:古代長度單位,一尋等於八尺,千尋形容極高。
  • 破曉:天剛亮的時候。
  • 觸目:目光所及。
  • 勝觀:美景。
  • 去馬:即將離去的馬,比喻即將離開的人。
  • 佳興:美好的興致。
  • 歸船:廻家的船。
  • 蓬萊:傳說中的仙山。
  • 洞仙:居住在洞府中的仙人。

繙譯

登上高樓,訢賞海天一色的壯麗景色,天光與海色浩渺相連。遠処青山細如發絲,懸掛在鞦日的明鏡之上,白雪覆蓋的山峰高聳入雲,倣彿穿破了清晨的薄霧。眼前的美景讓我停下了即將離去的腳步,滿懷美好的興致踏上歸途的船衹。遙想故鄕的親朋好友,倣彿相見在即,他們或許會懷疑我是從蓬萊仙境歸來的洞仙。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瓊台高樓的所見所感,通過“天光海色浩相連”、“青山一發懸鞦鏡”等意象,展現了壯濶的自然風光。詩中“觸目勝觀畱去馬,滿懷佳興重歸船”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畱戀和對歸途的期待。結尾的“疑是蓬萊出洞仙”則巧妙地融入了仙境的想象,增添了詩意的神秘與超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故鄕的深情。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