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南華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駢拇

生則有情,情豈離形。養形存生,岐分萬程。去萬歸一,其中有精。 惟窈惟冥,與世莫爭。純氣之守,知巧弗受。遊乎物初,物皆塵垢。 身外則存,神全則有。開天之天,天先天后。痀僂承蜩,沒人操舟。 神寄蜩翼,身與舟遊。人皆金注,我獨瓦投。人皆塗畏,我獨近求。 說彘者祝,養雞似木。呂梁安蹴,視水猶陸。鐻成梓慶,忘吾心目。 馬敗東稷,安能更逐。此惟至人,遺物遺身。款啓之民,內外交淪。 樂鴳以韶,載鼷以輪。委蛇捧首,復見水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駢拇:古代指並列的腳趾,比喻事物並列或並行。
  • 岐分:分岔,比喻事物發展變化多端。
  • 窈冥:深遠而幽暗,形容深奧難懂的道理。
  • 純氣:純淨的氣息,指不受外界干擾的精神狀態。
  • 物初:事物的本原或起始狀態。
  • 痀僂:駝背。
  • 承蜩:捕捉蟬。
  • 沒人:不會游泳的人。
  • 金注:用金子做的注,比喻重視。
  • 瓦投:用瓦片投擲,比喻輕視。
  • 塗畏:害怕泥濘。
  • 近求:近處尋求。
  • 說彘者祝:說豬的人祝福,指世俗的祝福。
  • 養雞似木:養雞如同木頭,形容無動於衷。
  • 呂梁:山名,在今山西省。
  • 安蹴:安然踏步。
  • 視水猶陸:把水看作陸地,形容無所畏懼。
  • 鐻成梓慶:鐻,古代的一種樂器;梓慶,古代製作鐻的工匠。
  • 忘吾心目:忘記了自己的心和眼,形容全神貫注。
  • 馬敗東稷:馬在東稷失敗,東稷是地名。
  • 更逐:再次追逐。
  • 遺物遺身:遺棄物質和身體,指超脫世俗。
  • 款啓之民:款待開啓的人,指待人接物。
  • 內外交淪:內外都沉淪,指完全迷失。
  • 樂鴳以韶:樂鴳,古代的一種鳥;韶,古代的一種音樂。
  • 載鼷以輪:載鼷,古代的一種小獸;輪,車輪。
  • 委蛇:曲折蜿蜒。
  • 水漘:水邊。

翻譯

生命中自然有情感,情感怎能離開形體。養護形體以維持生命,生命之路分岔萬千。捨棄萬千歸於一,其中蘊含着精髓。 唯有深遠幽暗的道理,與世無爭。保持純淨的氣息,不受智巧的誘惑。遊走在事物的本原,視萬物如塵垢。 身外之物則存在,精神完整則擁有。開啓自然的天性,天性先於天命。駝背者捕捉蟬,不會游泳的人操舟。 精神寄託在蟬翼上,身體與舟同遊。人們都重視金注,我獨輕視瓦投。人們都害怕泥濘,我獨近處尋求。 說豬的人祝福,養雞如同木頭。在呂梁山安然踏步,視水如陸地。鐻製成後,梓慶忘記了自己的心和眼。 馬在東稷失敗,怎能再次追逐。這是至人的境界,遺棄物質和身體。待人接物的人,內外都沉淪。 以韶樂款待樂鴳,以車輪載鼷。曲折蜿蜒地捧首,再次見到水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世俗與至人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對於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和象徵,如「駢拇」、「岐分」、「窈冥」等,形象地描繪了生命的複雜與深奧。同時,通過「純氣之守」、「物初」、「開天之天」等表達,強調了保持純淨心靈、迴歸本原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於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