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
儒有真無用,畢世守詩書。
但希前軌合,而與世情疏。
朝朝含瓦石,忽忽老居諸。
我生終未得,大業久成虛。
抗言方在昔,即事古何如。
前亨有人籍,後蹇逢天除。
歌商慚駟馬,吟澤稿三閭。
飢仰西薇剩,寒思陵織餘。
枳途愁步局,雲路苦飛徐。
欲濟川無楫,將馳轍敗車。
自斂生芻束,寄身逆旅廬。
棄置勿重陳,退修吾服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畢世:一生。
- 前軌:前人的榜樣或規範。
- 居諸:指日常瑣事。
- 抗言:直言不諱。
- 前亨:前人的顯達。
- 後蹇:後來的困頓。
- 歌商:指商歌,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
- 吟澤:指吟詠水邊景色。
- 三閭:指屈原,因其曾任三閭大夫。
- 西薇:指西方的薇草,比喻高潔的志向。
- 陵織:指陵墓中的織物,比喻古代的遺物。
- 枳途:指曲折的道路。
- 雲路:比喻高遠的志向或前途。
- 自斂:自我約束。
- 生芻:指新鮮的草料,比喻清貧的生活。
- 逆旅:旅館,比喻暫時的居所。
翻譯
儒者一生堅守詩書,卻常被視爲無用之人。他們追求與前人的規範相符合,卻與世間的情感漸行漸遠。每天沉浸在瓦石般的瑣事中,不知不覺間便已老去。我這一生終究未能有所成就,偉大的事業久已成空。直言不諱的言辭曾在過去,而現在又該如何面對現實?前人的顯達已有記載,後來的困頓則遭遇天命的消除。我慚愧地唱着商歌,吟詠着水邊的景色,卻像是屈原的三閭大夫。飢餓時仰望西方的薇草,寒冷時思念陵墓中的織物。曲折的道路讓我憂愁,高遠的志向讓我苦惱。想要渡河卻沒有船槳,想要馳騁卻車輪破敗。我自我約束,寄身於暫時的旅館中。放棄這些不再重提,退而修整我的初心。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儒者對現實世界的疏離感和對理想的堅守。詩中,「畢世守詩書」展現了儒者對學問的執着,「但希前軌合」則體現了對傳統規範的尊重。然而,「而與世情疏」一句,揭示了儒者與世俗的隔閡。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前亨」與「後蹇」的對比,以及「歌商」、「吟澤」等意象的運用,抒發了儒者內心的苦悶和對高潔志向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儒者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掙扎與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