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有所思

殊塗百慮幾憧憧,一致同歸六位中。 參伍成文天地出,錯綜觀象古今通。 無方無體因時帝,知鬼知神與世公。 縱使幽明收象跡,尚餘此路達鴻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殊塗:不同的途徑。
  • 百慮:各種思考。
  • 憧憧:形容心神不定。
  • 一致同歸:雖然途徑不同,但最終目的相同。
  • 六位:指《易經》中的六個爻位。
  • 參伍:錯綜複雜。
  • 無方無體:沒有固定的形式和實體。
  • 因時帝:順應時代的變化。
  • 知鬼知神:瞭解神祕的事物。
  • 與世公:與世人共享。
  • 幽明:陰間和陽間。
  • 收象跡:收集象徵的痕跡。
  • 鴻蒙: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翻譯

不同的途徑和各種思考讓人心神不定,但最終目的相同,都在《易經》的六個爻位中找到歸宿。錯綜複雜的文采展現了天地的奧祕,通過觀察象徵來理解古今的相通。順應時代的變化,沒有固定的形式和實體,瞭解神祕的事物並與世人共享。即使陰間和陽間的象徵痕跡被收集,仍有這條路通向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易經》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宇宙、時代和神祕事物的深刻理解。詩中「殊塗百慮」與「一致同歸」形成對比,強調了雖然途徑多樣,但最終目的的統一性。同時,「無方無體因時帝」和「知鬼知神與世公」展現了作者順應時代、探索神祕並與世人共享的開放態度。最後,「縱使幽明收象跡,尚餘此路達鴻蒙」則體現了作者對宇宙起源的無限好奇和探索精神。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