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

春光九十盡愁思,春去愁留又一時。 曼綠遙分湘水面,殘青猶染秀山眉。 楝風梅雨休交妒,柳浪松濤忽共吹。 寄語衡陽歸北雁,炎州亦有向南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時:這裏指一段時間。
  • 曼綠:柔和的綠色。
  • 湘水:即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 殘青:殘留的青色。
  • 秀山眉:形容山巒如女子的秀眉。
  • 楝風梅雨:指楝樹和梅樹在風和雨中的景象。
  • 柳浪松濤:形容柳樹和松樹在風中的聲音。
  • 炎州:指南方炎熱的地方。
  • 向南枝:指向南生長的樹枝,這裏比喻南方的溫暖。

翻譯

春光已逝,九十日的春光帶來了無盡的愁思,春天離去,愁思卻留存,又是一段時間的流逝。柔和的綠色遠遠地延伸到湘江水面,殘留的青色彷彿染在了秀美的山巒之上,如同女子的秀眉。楝樹在風中,梅樹在雨中,它們不再相互妒忌,柳樹的波浪聲和松樹的濤聲突然間共同響起。寄語給衡陽歸來的北雁,告訴它們,在炎熱的南方也有向南生長的樹枝,那裏也有溫暖。

賞析

這首作品以春天的離去爲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春光流逝的哀愁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曼綠」、「湘水」、「秀山眉」等,描繪了春天殘留的美麗景色。同時,通過「楝風梅雨」和「柳浪松濤」的對比,展現了自然界和諧共存的景象。最後,詩人寄語北雁,暗示即使在炎熱的南方,也有溫暖和希望,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