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寇盜:盜賊,指戰亂。
- 赤羽:紅色的羽毛,這裏指戰報。
- 卜居:選擇居住的地方。
- 林泉:山林與泉石,指隱居之地。
- 登樓:登上高樓。
- 憶弟:思念弟弟。
- 爲客:作爲客人,指在外地。
- 逢秋:遇到秋天。
- 殊可憐:特別可憐。
- 海闊魚龍:形容海洋寬廣,魚龍混雜。
- 避浪:躲避風浪。
- 風高:風大。
- 鴻雁:大雁,常用來比喻書信或傳遞書信的人。
- 不同天:不在同一個地方。
- 裁詩:作詩。
- 三江使:指傳遞書信的人。
- 望絕:望不到。
- 雲煙:雲霧,比喻遙遠的地方。
- 祇惘然:只是感到迷茫。
翻譯
戰亂頻傳,紅色的戰報不斷傳來,我四處尋找,卻不知何處能找到一片隱居的林泉。登上高樓,思念遠方的弟弟,卻難以寫出完整的詩篇;作爲一個在外的旅人,遇到這淒涼的秋天,感到特別可憐。海洋寬廣,魚龍能在風浪中躲避;風大時,鴻雁卻不能與我同在一片天空下。我正想慢慢地作詩,等待着傳遞書信的人,但望向遠方,只見雲霧茫茫,心中只有迷茫。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戰亂時期對家鄉和親人的深切思念,以及身處異鄉的孤獨和無奈。詩中,「寇盜頻年赤羽傳」描繪了戰亂的頻繁和緊張,而「卜居何地問林泉」則反映了作者對安寧生活的渴望。後句通過「登樓憶弟」和「爲客逢秋」的對比,加深了詩人的孤獨感和對親人的思念。結尾的「望絕雲煙祇惘然」更是以景結情,將詩人的迷茫和無奈表達得淋漓盡致。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陳吾德的高超詩藝。
陳吾德
明廣東歸善人,字懋修,號有齋,一作省齋。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行人。隆慶三年擢工科給事中,以諫市珍寶斥爲民。神宗即位,起兵科。萬曆元年進右給事中。張居正當國,諫官言事必先請,吾德獨不往、尋屢以事力爭,益忤居正,出爲饒州知府。御史承風藉端誣劾,謫馬邑典史。又劾其蒞饒時違制講學,除名爲民。居正死,起官,終湖廣僉事。有《謝山存稿》。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