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周老師九首

萬里南歸路,柔條一夕衰。 陰風生宰樹,磷火照孤帷。 不盡羊曇淚,無窮宋玉悲。 所嗟梁木壞,何止哭吾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柔條:柔軟的枝條,這裏比喻人的生命。
  • 宰樹:墓地中的大樹,象徵死亡。
  • 磷火:鬼火,這裏指墓地的幽暗景象。
  • 孤帷:孤零零的帳幕,指喪事中的靈堂。
  • 羊曇淚:羊曇是東晉名士,以哭喪著稱,這裏指悲傷的淚水。
  • 宋玉悲:宋玉是戰國時期的文學家,其作品多表達哀怨之情,這裏指深沉的悲傷。
  • 梁木壞:比喻重要人物的逝世。

翻譯

萬里歸途,一夜之間,柔軟的枝條便已凋零。 陰冷的風吹過墓地的大樹,磷火在孤寂的靈堂中閃爍。 無盡的淚水,如同羊曇的哀悼,深沉的悲傷,如同宋玉的哀歌。 我所哀嘆的,不僅是梁木的崩塌,更是對個人損失的深切悲痛。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周老師逝世的深切哀悼。詩中通過「柔條一夕衰」、「陰風生宰樹」等意象,描繪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淒涼。後句中的「羊曇淚」和「宋玉悲」則是對悲傷情感的深刻表達,展現了作者對逝者的無盡懷念和深切悲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逝者深切緬懷的佳作。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