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與歐彥楨黎惟敬諸公遊蒲澗

披蓁曷知劬,抗策信所詣。 疏甸印花明,層皋擁霞麗。 遠瞻樵徑微,近矚鹿町翳。 豈伊仙府臨,復此禪駕稅。 法相垂永欽,毫光燭無際。 給林戒鼓淵,淨宇慈香細。 身將六塵殊,心與七覺契。 秋氣自蕭森,暝色轉佳霽。 巖端素練懸,鬆表朱弦遞。 盈盈潔鷺翔,嫋嫋玄蟬曳。 一謳匪自怡,聊用發靈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披蓁(pī zhēn):撥開茂密的草木。
  • 曷知劬(hé zhī qú):何曾知道辛苦。
  • 抗策:舉起馬鞭,指驅馬前行。
  • (yì):到達。
  • 疏甸:稀疏的草地。
  • 層皋(céng gāo):層層疊疊的高地。
  • 擁霞麗:被霞光所環繞,顯得美麗。
  • 樵徑:砍柴人走的小路。
  • 鹿町(lù tǐng):鹿羣活動的區域。
  • (yì):遮蔽。
  • 仙府:神仙的居所。
  • 禪駕稅(chán jià shuì):禪修的地方。
  • 法相:佛法的形象。
  • 毫光:微小的光芒。
  • 給林戒鼓淵(gěi lín jiè gǔ yuān):在林中敲響戒鼓,聲音深遠。
  • 淨宇:清淨的寺廟。
  • 慈香細:細膩的香菸。
  • 六塵:佛教用語,指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境界,是煩惱的根源。
  • 七覺:佛教用語,指七種覺悟,即念覺、擇法覺、精進覺、喜覺、輕安覺、定覺、舍覺。
  • 蕭森:蕭瑟淒涼。
  • 暝色:暮色。
  • 佳霽(jiā jì):美好的晴天。
  • 素練懸:白色的瀑布懸掛。
  • 朱弦遞:紅色的琴絃依次排列。
  • 盈盈:形容水清澈。
  • 玄蟬:黑色的蟬。
  • (yè):拖曳,這裏指蟬鳴聲拖長。
  • (ōu):歌唱。
  • 靈祕:神祕的靈感。

翻譯

撥開茂密的草木,何曾知道辛苦,舉起馬鞭驅馬前行,到達了目的地。稀疏的草地上花朵明亮,層層疊疊的高地被霞光環繞,顯得美麗。遠處看去,砍柴人走的小路微細,近處觀察,鹿羣活動的區域被遮蔽。這裏難道是神仙的居所,還是禪修的地方?佛法的形象永遠值得欽佩,微小的光芒照亮無邊的世界。在林中敲響戒鼓,聲音深遠,清淨的寺廟裏細膩的香菸繚繞。身體與六種煩惱的境界不同,心靈與七種覺悟相契合。秋天的氣息自然蕭瑟淒涼,暮色轉爲美好的晴天。巖端懸掛着白色的瀑布,松樹上紅色的琴絃依次排列。清澈的水中潔白的鷺鳥飛翔,黑色的蟬鳴聲拖長。一首歌並非只爲自娛,而是爲了啓發神祕的靈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遊蒲澗的景色與心境,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和深邃的禪意表達,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對佛法境界的嚮往。詩中「披蓁曷知劬,抗策信所詣」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決心,「疏甸印花明,層皋擁霞麗」則生動描繪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後文通過對禪修地的想象和對佛法境界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宗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陳紹文

陳紹文,字公載,自號中閣山人。南海人。錫子。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舉人,官通判。與樑公實、歐楨伯、黎瑤石、吳而待結詩社,又同遊黃才伯之門。著有《中閣集》。清樑善長《廣東詩粹》卷四、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二四有傳。 ► 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