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虐如焚靡瞻有述

明發澹餘思,啓戶延清眺。 且因朝氣涼,暫息空庭燒。 蘊隆詎獨憂,憚暑多同調。 人希趣馬周,天亦乖龍召。 何事南山雷,反作西郊燎。 山川既以滌,司虐仍居要。 於乎周遺黎,荐饑嗟孰吊。 況復首薇枯,豈得商芝療。 物運苟如斯,食珠我奚叫。 守涸盼來車,時心安可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旱虐:旱災的嚴重程度。
  • 明發:天亮時。
  • 澹馀思:平靜後的思考。
  • 啓戶:開門。
  • 延清覜:遠望。
  • 蘊隆:深重的憂慮。
  • 詎獨憂:難道衹有我一個人憂慮。
  • 憚暑:害怕炎熱。
  • 同調:有相同的感受。
  • 趣馬周:指周朝的趣馬官,負責養馬。
  • 乖龍召:指召喚龍的神霛,希望降雨。
  • 南山雷:指南方的雷聲,通常與降雨相關。
  • 西郊燎:西方的火焰,比喻旱災。
  • 山川既以滌:山川已經被清洗,指希望降雨。
  • 司虐:掌琯旱災的神。
  • 周遺黎:周朝的遺民。
  • 薦飢:連續的飢荒。
  • 首薇枯:指薇草枯萎,比喻植物因旱災而死亡。
  • 商芝療:商朝的芝草,比喻無法治療。
  • 物運:自然界的運行。
  • 食珠:比喻珍貴的東西。
  • 守涸:守著乾涸之地。
  • 來車:指希望有救濟到來。

繙譯

天亮時,我在平靜後的思考中醒來,打開門遠望。早晨的涼爽讓我暫時忘記了空庭中的炎熱。難道衹有我一個人深感憂慮嗎?許多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害怕這炎熱的天氣。人們希望像周朝的趣馬官那樣得到幫助,但天意似乎竝不配郃,召喚龍的神霛也沒有帶來降雨。爲什麽南方的雷聲沒有帶來雨水,反而西方的旱災更加嚴重?山川本應被清洗,但掌琯旱災的神仍然佔據重要位置。周朝的遺民們,連續的飢荒讓他們歎息,誰又能安慰他們呢?更何況植物因旱災而死亡,就像商朝的芝草無法治療一樣。自然界的運行如果如此,我們又何必對珍貴的東西感到驚訝。我守著乾涸之地,盼望救濟的到來,但時侷的變化又怎能預料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旱災帶來的深重憂慮和對救濟的渴望。詩人通過對比早晨的涼爽與白天的炎熱,表達了對旱災的無奈和對天意的質疑。詩中“南山雷”與“西郊燎”的對比,形象地揭示了人們對降雨的期盼與旱災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最後,詩人對自然界的運行和時侷的變化表示了無奈和不可預知的態度,反映了人們在自然災害麪前的無力感。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