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浮邱用趙太史韻

· 陳堂
浮邱佳氣鬱蔥蔥,中有林塘四望通。 野色蒼茫苔徑小,秋聲搖落玉壺空。 平生吏隱慚金馬,此日蓬萊想葛翁。 回首羅浮天咫尺,白雲何處託飛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浮邱:指浮山,在今廣東省。
  • 鬱蔥蔥:形容樹木茂盛,生機勃勃。
  • 玉壺:比喻清澈的泉水或天空。
  • 金馬:指官職,古代有“金馬玉堂”之說,比喻高官顯貴。
  • 蓬萊:神話中的仙山,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 葛翁:指葛洪,東晉時期的道士,擅長鍊丹,被尊爲神仙。
  • 羅浮:山名,在今廣東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飛鴻:指飛翔的大雁,比喻遠方的消息或思唸。

繙譯

浮山上的雲氣鬱鬱蔥蔥,林中的池塘四麪通透。 野外的景色蒼茫,小逕上長滿了苔蘚,鞦天的聲音讓清澈的天空顯得更加空曠。 我一生中雖然做了官,但內心卻曏往隱居,今天來到這裡,想象著像葛洪那樣的仙人。 廻頭望去,羅浮山就在眼前,但白雲深処,我如何托付飛鴻傳遞我的思唸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浮山的自然景色,通過“鬱蔥蔥”、“蒼茫”、“搖落”等詞語,傳達出鞦天的蕭瑟與甯靜。詩中“慙金馬”、“想葛翁”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結尾的“羅浮天咫尺,白雲何処托飛鴻”則抒發了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思唸之情,以及對人生境遇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陳堂

陳堂,字明佐。南海人。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授嚴州司理,徵拜南京監察御史。屢奉敕巡視京營及上下江監兌漕糧。明神宗萬曆五年(一五七七),以星變,上疏論河套貢市漕河段匹諸宜興革狀,及請斥權璫、易樞部、宥諫臣。因忤大臣張居正,被貶歸。後復起用,歷官廣西僉事、光祿寺少卿、南京尚寶司卿。致仕家居,肆力著述,靡所營樹。有《朱明洞稿》及《湘南》、《皇華》、《南歸》諸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四有傳。 ► 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