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坐四首

淨極明通處,慈雲妙覆時。 浮生如幻化,真地果琉璃。 彈指銷榮悴,冥心出險夷。 何年依錫止,笑爾鶴飛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禪坐:即坐禪,指靜坐修禪。
  • 淨極明通:極度清淨,心智明澈。
  • 慈雲:比喻慈悲的心懷。
  • 妙覆:巧妙地覆蓋,指佛法無邊,能庇護衆生。
  • 浮生:指人生,因爲人生短暫無常,如同浮在水面上的泡沫。
  • 幻化:變化無常,虛幻不實。
  • 真地:真實的地方,這裏指心靈的淨土。
  • 琉璃:一種寶石,這裏比喻清淨透明的心境。
  • 彈指:極短的時間,比喻時間的短暫。
  • 榮悴:榮華與衰敗。
  • 冥心:沉思,深入思考。
  • 險夷:危險與平坦,比喻人生的艱難與順利。
  • 錫止:指僧人行走時所持的錫杖,這裏指僧人的行蹤。
  • 鶴飛遲:比喻修行者達到高境界的速度。

翻譯

在極度清淨、心智明澈的時刻,慈悲的心懷巧妙地庇護着我們。人生如同浮在水面上的泡沫,變化無常,虛幻不實。真正的淨土是心靈的透明之地。在極短的時間內,榮華與衰敗瞬間消逝,深入思考讓我們超越人生的艱難與順利。何時能與僧人一同行走,笑着看那些修行者達到高境界的速度太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禪坐時的內心體驗,通過對比人生的虛幻與心靈的淨土,表達了追求內心清淨與智慧的願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佛教意象,如「慈雲」、「真地」、「琉璃」等,增強了詩歌的宗教氛圍。同時,通過對「彈指」、「榮悴」、「冥心」等詞語的運用,展現了時間的短暫與人生的無常,以及通過冥想超越這些外在變化的內在力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禪修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嚮往。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