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裡社:古代鄕村的基層組織,這裡指鄕裡。
- 陌上塵:路上的塵土,比喻旅途或世俗的紛擾。
- 孔氏家聲:指孔子的家族聲譽。
- 紫禁:古代皇宮的別稱,這裡指朝廷。
- 王生:指王士美。
- 詩筆:指寫詩的才能。
- 健:旺盛,這裡形容詩筆充滿活力。
- 青春:指年輕時的活力和朝氣。
- 楩楠:兩種優質的木材,比喻優秀的人才。
- 梁棟:房屋的大梁,比喻國家的棟梁之才。
- 魚鳥: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 網綸:漁網和釣線,比喻束縛或限制。
- 禮義:指儒家提倡的禮儀和道德。
- 擴充:推廣,普及。
- 儒者事:指儒家學者的事業。
- 菜羹疏食:簡單的食物,比喻簡樸的生活。
- 任吾真:任由我保持本真。
繙譯
十年間在鄕裡我們記得彼此的親情,今日一同踏上這塵土飛敭的路途。孔家的名聲在朝廷中響亮,王生的詩筆在青春年華中顯得格外有力。優秀的木材終將確定成爲國家的棟梁,而魚鳥又怎知自己正処在網羅之中。推廣禮義是儒者的事業,簡單的飯菜足以讓我保持本真。
賞析
這首詩是曹伯啓與王士美相聚時的感慨之作。詩中,曹伯啓廻憶了與王士美十年間的情誼,贊美了王士美的詩才和孔家的聲譽。同時,他也表達了對未來可能成爲國家棟梁的期待,以及對自由生活的曏往。最後,他強調了儒者應推廣禮義,保持簡樸生活的態度。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詩人深厚的友情和對儒家理想的堅持。
曹伯啓
元濟寧碭山人,字士開。李謙弟子,篤於學問。世祖至元中爲蘭溪主簿,累遷常州路推官,明於決獄。延祐間歷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五年,爲司農丞,至江浙議鹽法,置六倉,規定輸運之期、出納次序。至治間歷官集賢學士、侍御史,遷浙西廉訪使。泰定帝時,辭官歸,優遊鄉社。性莊肅,奉身清約,在中臺,所獎借名士尤多。有《漢泉漫稿》,一作《曹文貞公詩集》。
► 446篇诗文
曹伯啓的其他作品
- 《 送翟慶之二首 》 —— [ 元 ] 曹伯啓
- 《 鵲橋仙 · 用呂正學所贈韻 》 —— [ 元 ] 曹伯啓
- 《 送張潤夫之遼陽簿尉三首 其二 》 —— [ 元 ] 曹伯啓
- 《 賀完顏仲遠承旨復領尚醫 》 —— [ 元 ] 曹伯啓
- 《 次樑參政寄韓參議韻 》 —— [ 元 ] 曹伯啓
- 《 吳餋浩求題文希伯竹坡詩卷 》 —— [ 元 ] 曹伯啓
- 《 送王庭瑞經歷之廣東憲司 》 —— [ 元 ] 曹伯啓
- 《 次韻毛潛夫詠懷 》 —— [ 元 ] 曹伯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