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寧子:指甯戚,春秋時期衛國人,相傳他曾在齊國飯牛(放牛)時唱歌,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
- 飯牛:放牛。
- 稊稗(tí bài):兩種雜草,比喻小人或不良之物。
- 君子:有德行的人。
- 小人:品德卑劣的人。
翻譯
我曾經嘲笑甯戚,放牛時便唱起了歌。 那悠揚的白石之音,時至今日又將如何! 秋天的原野上雜草叢生,風雨摧殘着我的禾苗。 有德行的人難得一見,而小人卻日益增多。 罷了,這又何足嘆息,我拖着柺杖走在松林間的山坡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寧子飯牛唱歌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時世變遷的感慨。詩中「稊稗滿秋原,風雨殘吾禾」形象地描繪了社會混亂、小人當道的局面,而「君子不時見,小人日以多」則直接抒發了對道德淪喪的憂慮。結尾的「已矣奚足嘆,曳杖鬆間坡」透露出一種超脫與無奈,展現了作者在亂世中的孤獨與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