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雁吟
雁啄啄,飛搏搏。江邊虞人縛矰?,人飢處處規爾肉。
豈知雁飢肉更薄,城中賣雁不直錢,市頭糴米鬥五千。
妻兒煮糜不敢飽,朝朝射雁出江邊。不聞關中易子食,空裏無人骨生棘。
縣官賑濟文字來,汝尚可生當自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啄啄(zhuó zhuó):形容鳥類啄食的聲音或動作。
- 搏搏(bó bó):形容鳥類飛翔的樣子。
- 虞人(yú rén):古代掌管山澤、苑囿、田獵的官。
- 縛矰(fù zēng):用繩索捆綁的網,用於捕捉鳥類。
- ?(zēng):古代的一種網,用於捕鳥。
- 規爾肉:計劃吃你的肉。
- 糜(mí):粥。
- 易子食:交換孩子來吃,形容極度饑荒。
- 空裏(kōng lǐ):空曠的地方。
- 棘(jí):荊棘,這裏形容荒涼。
- 賑濟(zhèn jì):救濟,援助。
- 文字:這裏指官方的文書或命令。
翻譯
雁兒啄食,飛翔搏擊。江邊的虞人用網捕捉雁,人們飢餓四處計劃吃雁肉。 哪裏知道雁兒飢餓,肉更薄,城中賣雁不值錢,市頭買米一斗五千。 妻兒煮粥不敢吃飽,每天射雁出江邊。 不曾聽說關中有人交換孩子來吃,空曠之地無人,荊棘叢生。 縣官的救濟文書來了,你們還有可能活下去,應當自力更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饑荒時期的悲慘景象,通過雁與人的對比,展現了人們爲了生存不得不捕食雁類的無奈。詩中「豈知雁飢肉更薄」一句,既表達了對雁的同情,也反映了當時食物的極度匱乏。結尾的「縣官賑濟文字來,汝尚可生當自力」則透露出一絲希望,鼓勵人們在困境中自救。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和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