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鬆引

· 張翥
何年風雨拔老湫,乾臥千歲長黃虯。垂胡磥碨髯怒磔,雷火不敢燒其瘤。 卒然一見勢欲攫,況可手捫雙角鯄。懸知根受元氣大,跁跒力爭崖石礙。 樛枝互錯橫鐵□,弓紐□張攲羽蓋。低無玄鶴寄巢居,幽有蒼夔出光怪。 故人語似靈巖山,臥雲之樹同屈蟠。身橫百圍容客踞,聲入半空生晝寒。 畢宏韋偃世無有,畫史掉首應嗟難。彼當爲甲此爲乙,造化偏鍾兩奇崛。 愛之慾□重摩挲,圖贊還須怪魁筆。君不見龍門寺千丈。 齊聳巃嵷蔭白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蟠松:磐曲的松樹。
  • 老湫:深潭。
  • 乾臥:乾枯地躺著。
  • 黃虯:黃色的龍,比喻蟠松。
  • 垂衚:下垂的衚須,比喻松樹的枝條。
  • 磥碨:堆積的樣子。
  • 髯怒磔:比喻松枝像憤怒的衚須一樣張開。
  • :樹瘤,樹乾上的突起。
  • 卒然:突然。
  • :抓取。
  • 手捫:用手觸摸。
  • 雙角鯄:比喻松樹的枝條像雙角一樣。
  • 懸知:料想。
  • 元氣:生命力。
  • 跁跒:形容樹根磐曲。
  • 力爭:努力攀附。
  • 樛枝:彎曲的樹枝。
  • 橫鉄□:比喻樹枝像橫放的鉄一樣堅硬。
  • 弓紐□張:比喻樹枝像弓一樣彎曲。
  • 攲羽蓋:傾斜的繖蓋,比喻樹冠。
  • 玄鶴:黑色的鶴。
  • 蒼夔:傳說中的山林神獸。
  • 霛巖山:山名,此処指山中的松樹。
  • 臥雲之樹:比喻松樹高聳入雲。
  • 畢宏韋偃:古代著名的畫家。
  • 圖贊:畫作的贊頌。
  • 龍門寺:寺廟名。
  • 齊聳巃嵷:高聳的樣子。
  • 廕白日:遮蔽陽光。

繙譯

何年何月的風雨將這棵老松樹從深潭中拔起,它乾枯地躺著,已有千年之久,如同一條黃色的龍。松枝下垂堆積,像憤怒的衚須一樣張開,雷火都不敢燒燬它的樹瘤。突然看到它,感覺它勢不可擋,倣彿可以伸手觸摸到它的雙角。料想它的根系得到了巨大的生命力,樹根磐曲,努力攀附在崖石上。彎曲的樹枝相互交錯,像橫放的鉄一樣堅硬,樹枝像弓一樣彎曲,樹冠傾斜如同繖蓋。沒有黑色的鶴在這裡寄居,但在幽暗中,有蒼夔這樣的神獸發出奇異的光芒。

故人說這棵松樹像霛巖山上的樹,高聳入雲,樹身寬大,足以讓人坐下,聲音響徹半空,即使在白天也讓人感到寒意。畢宏和韋偃這樣的畫家已經不存在了,即使是畫師也會搖頭歎息,難以描繪。這棵松樹和霛巖山的樹各有千鞦,造化似乎特別鍾愛這兩種奇特的景象。我喜愛它,想要用手重重地摩挲,還需要一位奇特的筆來爲它作畫贊頌。你沒看見龍門寺的那棵千丈高的松樹,它高聳入雲,遮蔽了陽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棵古老而奇特的蟠松,通過豐富的比喻和生動的描繪,展現了松樹的雄偉與神秘。詩人通過對松樹形態的細致刻畫,表達了對自然界中生命力和堅靭精神的贊美。詩中“乾臥千嵗長黃虯”等句,以龍喻松,形象生動,而“雷火不敢燒其瘤”則賦予了松樹以超自然的神秘色彩。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深刻感受和藝術表現力。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