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相士陳巨山

· 張翥
老我寧甘徹骨貧,多君見與掇皮真。 垂厓本是無情者,若水終爲勇退人。 機外驪黃難著相,眼中青白自如神。 華峯太極圖猶在,何日相欈問隱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掇皮真:直率,不加掩飾的真實。
  • 垂厓:山崖邊。
  • 無情者:指無生命的自然物。
  • 若水:比喻順應自然,不強求。
  • 勇退人:勇於退隱的人。
  • 機外驪黃: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質。
  • 著相:顯露相貌。
  • 眼中青白:指眼中的黑白分明,比喻判斷準確。
  • 自如神:自然流露的神態。
  • 華峯:華山峯頂。
  • 太極圖:象徵宇宙萬物生成變化的圖形。
  • 相欈:相互扶持。
  • 隱淪:隱居。

翻譯

我雖老去,卻寧可忍受徹骨的貧窮,因爲你的直率真實給了我極大的慰藉。山崖邊那無生命的自然,如同順應自然、勇於退隱的人。事物的真相難以顯露,但你的判斷卻準確如神。華山峯頂的太極圖依然存在,何時我們能相互扶持,去探訪那些隱居的高人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友人直率性格的讚賞。詩中,「垂厓本是無情者,若水終爲勇退人」寓意深遠,既描繪了自然的無情,又暗喻了順應自然、勇於退隱的人生態度。後兩句則通過「機外驪黃難著相,眼中青白自如神」展現了友人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真實、自然和隱居生活的追求。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