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午:指特定的年份,甲午年。
- 禮闈:古代科舉考試的場所。
- 白雪青天映日紅:形容雪後天晴,陽光照耀下的景象。
- 瑞光:吉祥的光輝。
- 佳辰:美好的時光。
- 新春晦:新春的最後一天,即春節的最後一天。
- 薄冷:微寒。
- 向曉風:清晨的風。
- 萬國衣冠:指各國使節或官員。
- 朝北闕:朝向北方的皇宮。
- 文獻:指有學問的人。
- 集南宮:聚集在南宮,南宮是古代科舉考試的地方。
- 求賢俊:尋求有才能的人。
- 載筆寧慚:拿起筆來,不感到羞愧。
- 奉至公:奉行至公之道,即公正無私。
翻譯
雪後天晴,白雪映襯着青天和紅日,樓臺高高低低在吉祥的光輝中顯得格外壯觀。這美好的時光正值新春的最後一天,清晨的風還帶着些許寒意。各國使節和官員都朝向北方的皇宮,一時間,有學問的人都聚集在南宮。我們的皇帝正是在這裏尋求有才能的人,我拿起筆來,不感到羞愧,因爲我是在奉行公正無私的原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新春時節科舉考試的盛況,通過「白雪青天映日紅」的壯麗景象,展現了節日的喜慶和莊嚴。詩中「萬國衣冠朝北闕,一時文獻集南宮」反映了當時科舉考試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以及皇帝對人才的重視。結尾的「載筆寧慚奉至公」表達了詩人對公正無私的追求和對參與這一盛事的自豪。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開闊,既展現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又體現了詩人對公正和人才的尊重。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
張翥的其他作品
- 《 水龍吟 · 次韻王本中賦樓子芍藥 》 —— [ 元 ] 張翥
- 《 衡山福嚴寺二十三題爲梓上人賦般若寺 》 —— [ 元 ] 張翥
- 《 紫檀篳篥曲贈善吹者任子中 》 —— [ 元 ] 張翥
- 《 雜詩七首 》 —— [ 元 ] 張翥
- 《 清明日偕李欽嗣遊吳公弓臺至雷塘蜀井 》 —— [ 元 ] 張翥
- 《 陽曲義士薛氏旌表詩卷 》 —— [ 元 ] 張翥
- 《 衡山福嚴寺二十三題爲梓上人賦般若寺 》 —— [ 元 ] 張翥
- 《 前出軍五首 》 —— [ 元 ] 張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