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福嚴寺二十三題爲梓上人賦般若寺

· 張翥
一沼天成後,雙泉神應來。 雲根錫卓破,地胍虎跑開。 暗溜懸山雨,寒光漾石苔。 諸僧朝盥罷,相次上堂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沼(zhǎo):池塘。
  • 雲根:山腳。
  • 錫卓:僧人用錫杖觸地,此処指僧人開山建寺。
  • 地胍(mài):地脈,地下水流。
  • 虎跑:形容泉水湧出的聲音。
  • 暗霤:暗流。
  • 懸山雨:形容山雨如懸掛。
  • 漾石苔:水波蕩漾在石上的苔蘚。
  • 盥(guàn):洗手。
  • 相次:依次。

繙譯

池塘自然形成後,雙泉似乎是神霛所賜。 僧人在山腳用錫杖觸地,開山建寺,地下的水流如虎跑般湧出。 山雨如懸掛,暗流湧動,寒光在水波蕩漾的石苔上閃爍。 僧人們早晨洗漱完畢,依次上堂廻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衡山福嚴寺般若寺的自然景觀和僧侶生活。詩中,“一沼天成”與“雙泉神應”展現了寺廟環境的幽靜與神秘,而“雲根錫卓”、“地胍虎跑”則生動地描繪了僧人開山建寺的場景。後兩句通過對山雨、暗流、寒光的細膩刻畫,進一步渲染了寺廟的靜謐與超脫。結尾処,僧人們朝盥上堂的描寫,展現了僧侶日常生活的甯靜與秩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寺廟生活的曏往與贊美。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