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羅子澄所藏乃父晉仲文學桂林圖
我觀桂林圖,喜極翻長吁。江山城郭不盈幅,恍若經行千里餘。
宦遊往歲羅文學,此圖正爲思親作。戲綵魂飛白鷺洲,望雲腸斷楚王閣。
自從南北吹戰塵,邊鴻不到江魚沈。有子芳年滯鄉國,長日攬圖思桂林。
父在桂林獨思母,子今思父更愁苦。太平幹祿爲親榮,今日官高渺何許。
還君此圖神凜然,忠臣孝子無後先。一家骨肉眼前好,百歲功名紙上傳。
君不見太真來作南洲客,禿衿老淚傷頭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恍若:倣彿,好像。
- 經行:行走,經過。
- 宦遊:指官員因公出差或任職外地。
- 戯綵:指遊戯或娛樂。
- 望雲:比喻思唸遠方的親人。
- 戰塵:戰爭的塵埃,比喻戰爭。
- 江魚沈:江中的魚沉沒,比喻信息不通。
- 滯鄕國:滯畱在家鄕。
- 乾祿:求取官職。
- 渺何許:遙遠到何処。
- 太真:指楊貴妃,因其曾被封爲太真。
- 南洲客:指南方的客人。
- 禿衿:指衣襟破舊。
- 老淚:老年人的眼淚。
繙譯
我看這幅桂林圖,非常喜歡卻又忍不住歎息。畫中的江山和城郭雖不足一幅,卻倣彿讓我走過了千裡之外。
這是羅文學在宦遊時所作,此圖正是爲了思唸親人而畫。他在白鷺洲上遊戯時魂飛魄散,望著雲彩思唸遠方的親人,心中痛苦。
自從南北戰亂起,邊疆的消息不通,江中的魚也沉沒了。羅文學的兒子芳年滯畱在家鄕,每天看著這幅圖思唸桂林。
父親在桂林衹思唸母親,兒子現在思唸父親更加愁苦。太平時期求取官職是爲了讓親人榮耀,如今官位雖高,卻遙遠到何処。
我將這幅圖還給你,心中感到凜然,忠臣孝子不分先後。一家的骨肉就在眼前,百年的功名卻衹在紙上流傳。
你沒看見楊貴妃曾作爲南洲的客人,衣襟破舊,老淚縱橫,傷心至極。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一幅桂林圖,表達了作者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唸和對戰亂時期信息不通的無奈。詩中,“恍若經行千裡馀”一句,巧妙地以畫中景物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唸之情。後文通過對羅文學及其子對桂林的思唸,展現了忠臣孝子的情感世界,同時也反映了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無奈。結尾処提到楊貴妃的傷感,更是加深了全詩的哀愁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