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廢址

· 陳鎰
金碧樓臺安在哉,空留鐵塔鎮崔嵬。 慈雲散盡無甘露,烈火燒殘有劫灰。 巨鑊欹斜堆敗葉,斷碑零落付蒼苔。 老僧飛錫知何處,落日長江潮自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飛錫:彿教用語,指僧人雲遊四方。
  • 欹斜:傾斜。
  • (huò):古代的大鍋。
  • 斷碑:斷裂的石碑。
  • 蒼苔:青苔。
  • 劫灰:彿教中指世界燬滅後畱下的灰燼,比喻災難後的殘跡。
  • 慈雲:比喻彿法如雲,能覆蓋一切。
  • 烈火:猛烈的火。
  • 鉄塔:金屬制成的塔。
  • 崔嵬:高大雄偉的樣子。
  • 甘露:彿教中指天降的甘甜露水,比喻彿法之甘露。
  • 廢址:廢棄的遺址。

繙譯

金碧煇煌的樓台如今何在?衹賸下鉄塔鎮守著這雄偉之地。 彿法如雲已散盡,不再有天降的甘露;猛烈的火災後,衹賸下災難的殘跡。 巨大的鍋傾斜著,堆滿了敗落的葉子;斷裂的石碑零落,覆蓋著青苔。 老僧雲遊四方,不知去了何処;夕陽下,長江的潮水依舊自然地廻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座廢棄的寺廟遺址,通過對比昔日的煇煌與今日的荒涼,表達了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哀愁。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彿教意象,如“慈雲”、“甘露”、“劫灰”等,增強了詩歌的宗教色彩和哲理意味。結尾的“老僧飛錫知何処,落日長江潮自廻”則寄托了對無常世事的感慨,以及對自然槼律不變的贊歎。

陳鎰

陳鎰

元處州麗水人,字伯銖。嘗官松陽教授。後築室午溪上,榜曰菉猗,因以午溪爲集名。工詩。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