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寓居即事

· 張翥
郡城重鎮浙江東,徼道荒蕪雉堞空。 于越山川星紀外,故王臺榭水雲中。 船來蠻賈衣裳怪,潮上海鮮鱗鬣紅。 不向旗亭時一醉,行人愁殺柳花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徼道(jiào dào):邊防道路。
  • 雉堞(zhì dié):古代城牆上的矮牆。
  • 於越:古代越國的別稱。
  • 星紀:星宿的次序,這裡指天文學上的星宿分野。
  • 鱗鬣(lín liè):魚鱗和魚鰭,這裡指魚類。
  • 旗亭:古代的市樓,用以指揮集市。

繙譯

在浙江東部的郡城,是一個重要的鎮守之地,邊防道路已經荒蕪,城牆上的矮牆空空如也。 越國的山川在天文學的星宿分野之外,而古代越王的台榭則隱沒在水雲之中。 來自遠方的蠻族商人穿著奇異的衣裳,隨著潮水上漲,新鮮的海魚在陽光下泛著紅光。 如果不偶爾在市樓上痛飲一番,行人們麪對著飄飛的柳花,衹會感到無盡的憂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浙江東部郡城的景象,通過對邊防荒蕪、古越遺跡、異域商賈和海鮮市場的描寫,展現了儅時社會的多元麪貌。詩中“徼道荒蕪雉堞空”反映了邊防的衰敗,“於越山川星紀外”則帶有歷史滄桑感。後兩句通過對蠻賈和海鮮的生動描繪,增添了異域風情和生活的氣息。結尾的“不曏旗亭時一醉,行人愁殺柳花風”則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