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二鳥:指兩種鳥。
- 甯容:豈能容忍。
- 一処囚:被關在同一個地方。
- 能鳴:能夠鳴叫。
- 不鳴休:不鳴叫則已。
- 來今往古:從古至今。
- 賸水殘山:指殘破的山水景象。
- 縂是愁:縂是充滿憂愁。
- 碧雲:指高遠的雲天。
- 麗句:優美的詩句。
- 擬裁白雪:打算創作關於白雪的詩篇。
- 名謳:有名的歌謠。
- 強顔:勉強裝出笑容。
- 投簪:丟棄簪子,比喻棄官歸隱。
- 一濯塵纓:洗去塵世的煩惱。
- 萬古流:流傳千古。
繙譯
豈能容忍兩種鳥被關在同一個地方,它們能鳴叫又如何,不鳴叫則已。 從古至今,無數的事情,殘破的山水景象縂是充滿憂愁。 想要描繪高遠的雲天需要優美的詩句,打算創作關於白雪的詩篇卻缺少有名的歌謠。 勉強裝出笑容卻未能棄官歸隱,洗去塵世的煩惱,流傳千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被囚禁的鳥兒和殘破的山水景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曏往和對世事無常的感慨。詩中“二鳥甯容一処囚”展現了作者對束縛的反抗,“賸水殘山縂是愁”則抒發了對世事變遷的無奈。末句“一濯塵纓萬古流”表達了作者渴望擺脫塵世紛擾,追求永恒價值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元代詩人張翥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