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蔣尚之見寄韻二首

世比空門幻六如,我曹漫爾羨三餘。 設羅自信能罹雉,緣木何由可得魚。 煮字有方踰辟穀,賣文無計勝傭書。 神交滄海非冥漠,豈論心知會數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答謝,這裡指廻應別人的詩作。
  • 蔣尚之:人名,詩人的朋友。
  • 見寄韻:指蔣尚之寄來的詩作,詩人以此爲韻作答。
  • 世比空門幻六如:將世間比作空門,一切如夢幻泡影。
  • 我曹:我們。
  • 漫爾:隨意地。
  • 羨三馀:羨慕有閑暇、有餘力、有餘財的生活。
  • 設羅:設置羅網。
  • 自信能罹雉:自信能捕捉到野雞。
  • 緣木何由可得魚:爬到樹上怎能捉到魚,比喻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
  • 煮字有方踰辟穀:煮字指作詩,有方指有方法,踰辟穀指超越不食五穀的境界,比喻作詩能帶來精神上的滿足。
  • 賣文無計勝傭書:賣文指以寫作爲生,無計指無法,勝傭書指比不上做傭工寫書的人,表示自己的寫作無法換來足夠的生計。
  • 神交滄海非冥漠:神交指精神上的交往,滄海指廣濶的世界,非冥漠指不是虛無縹緲的。
  • 豈論心知會數疏:豈論指不必說,心知指內心的了解,會數疏指見麪的次數少。

繙譯

世間萬物如同空門中的幻象,我們隨意地羨慕那些有閑暇、有餘力、有餘財的生活。 設置羅網自信能捕捉到野雞,但爬到樹上怎能捉到魚呢? 作詩有方法,能帶來精神上的滿足,超越不食五穀的境界;但以寫作爲生,卻無法換來足夠的生計,比不上做傭工寫書的人。 精神上的交往在廣濶的世界中竝非虛無縹緲,不必說內心的了解,即使見麪的次數少。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世間萬物的比喻和對自身境遇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看法和對精神追求的曏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對比手法,如將世間比作空門、將作詩與辟穀相比、將賣文與傭書對比等,生動地展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精神自由和內心滿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