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易之自京回遺余文物七品各賦律詩一首謝之

金工採得首山銅,範合全憑橐籥功。 輪廓迴環函太極,圓方相亞啓鴻濛。 五銖榆莢非今制,陰縵陽文在昔同。 母子權行歸至正,慳囊已免一錢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範合:指鑄造的模具。
  • 橐籥(tuó yuè):古代冶煉時用來鼓風的器具,比喻事物的起源和發展。
  • 輪廓:指物體的邊緣或外形。
  • 迴環:環繞一週。
  • 太極: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個概念,代表宇宙最初的狀態。
  • 圓方:圓形和方形,這裏指硬幣的形狀。
  • 相亞:相互匹配。
  • 鴻濛:古代指宇宙初開時的混沌狀態。
  • 五銖:古代的一種貨幣單位。
  • 榆莢:榆樹的果實,這裏比喻古代的貨幣形狀。
  • 陰縵陽文:指硬幣的正反面圖案。
  • 母子權行:指貨幣的發行和管理。
  • 慳囊:指吝嗇的錢包。
  • 一錢空:指錢包空空如也。

翻譯

金工從首山採得銅礦,鑄造模具全靠鼓風機的功勞。 硬幣的輪廓環繞着太極,圓形和方形相互匹配,開啓了宇宙的混沌。 五銖錢和榆莢形狀已非今日所見,陰面和陽面的圖案在古代是相同的。 貨幣的發行和管理迴歸到正確的軌道,吝嗇的錢包不再空空如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金工鑄幣的過程,展現了古代貨幣的製作與意義。詩中「金工採得首山銅」一句,即描繪了鑄幣的原材料來源,而「範合全憑橐籥功」則強調了鑄造技術的重要性。後文通過對硬幣形狀和圖案的描述,以及對貨幣發行管理的討論,反映了作者對古代貨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讚賞。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古代工藝的精湛,也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