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唐子華畫王師魯尚書石田山房

· 張翥
秋水橋邊紅葉林,數家茅屋傍青岑。 岡頭種玉朝煙煖,隴上鋤雲宿雨深。 摩詰輞川宜入畫,少陵韋曲自成吟。 束薪歲晚來同煮,應許山中道士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岡頭:山脊的頂端。
  • 種玉:比喻種植美好的事物或希望。
  • 隴上:山坡或高地之上。
  • 鋤雲:形容勞作的艱辛,如同鋤去雲霧。
  • 宿雨:連夜的雨。
  • 摩詰:指唐代詩人王維,字摩詰。
  • 輞川:王維的別業,位於今陝西省藍田縣。
  • 少陵:指唐代詩人杜甫,因其曾居少陵(今陝西省西安市南),故稱。
  • 韋曲: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杜甫曾在此居住。
  • 束薪:捆綁的柴火。
  • 歲晚:年末,歲末。
  • 山中道士:隱居山中的道士。

翻譯

秋水橋邊,紅葉林立,幾間茅屋依傍着青翠的山峯。 山脊上種植着希望,朝霞溫暖如煙;山坡上勞作不息,夜雨深沉。 王維的輞川景色宜人,可入畫中;杜甫的韋曲自成詩篇,自然吟詠。 歲末時,帶着捆綁的柴火來此共煮,應會受到山中道士的歡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靜謐的山村秋景圖,通過「秋水橋邊紅葉林」和「數家茅屋傍青岑」等自然意象,展現了山村的寧靜與美麗。詩中「岡頭種玉」和「隴上鋤雲」運用了比喻和誇張手法,形象地表達了勞作的艱辛與希望。後兩句提及王維和杜甫,將自然景色與文化底蘊相結合,增添了詩意。結尾的「束薪歲晚來同煮」和「應許山中道士尋」則透露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山中道士的友好情感。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