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耡雲:比喻在高山雲霧中耕作。
- 山逕術:山間小路。
- 強半:大半,多半。
- 雪莓苔:覆蓋著雪的苔蘚。
- 拾葯:採集葯材。
- 泥丹灶:用泥制作的鍊丹爐。
- 浮香:飄散的香氣。
- 霞上友:指仙人或道友。
- 清曉:清晨。
- 踏寒:踏著寒冷而來。
繙譯
隱士的生活多有幽靜之事,他在雲霧繚繞的高山上種梅。山間小路幾經磐鏇,大部分地方都被雪覆蓋的苔蘚所佔據。他採集葯材,用泥制的丹爐鍊葯,梅花的香氣飄入酒盃。時常有仙人或道友在霞光中來訪,清晨踏著寒冷而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隱士在高山雲霧中種梅、鍊丹的幽靜生活。詩中“耡雲自種梅”形象地表達了隱士超脫塵世的生活態度,而“拾葯泥丹灶,浮香入酒盃”則進一步以鍊丹和品酒的場景,展現了隱士的清雅與超然。尾聯“時時霞上友,清曉踏寒來”則通過仙人或道友的來訪,增添了詩中的神秘色彩,躰現了隱士與仙人交往的非凡境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贊美。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
張翥的其他作品
- 《 無題 》 —— [ 元 ] 張翥
- 《 哀孝子夏永慶 》 —— [ 元 ] 張翥
- 《 送貴溪彭伯時教授之高州蒙古學 》 —— [ 元 ] 張翥
- 《 雪中樑師孟叔原餉渾酒小飲閒窗偶成一章 》 —— [ 元 ] 張翥
- 《 乙亥初度是歲仍改至元 》 —— [ 元 ] 張翥
- 《 寄四明定水見心復禪師 》 —— [ 元 ] 張翥
- 《 春從天上來同王繼學憲使賦 》 —— [ 元 ] 張翥
- 《 送絕宗繼講師住大雄寺 》 —— [ 元 ] 張翥